第45部分(第2/4 页)
荀彧无奈道:“总不能让吴氏七百余口全都饿死吧?”
罗征奸笑一声,道:“办法是有,就看吴懿肯不肯接受了。不肯为本将军出力,还要让本将军给他养七百张嘴,世上哪里有这么便宜地事情。回头告诉吴懿,要么拿五百私兵来换所需口粮,要么就自己去想办法,本将军没有义务给他养活这么多人。”
荀彧更是无奈,也只得应命。
心里就开始琢磨,回头怎么跟吴懿说这事。
钟羌又称钟存羌,东汉建初年间,汉军击败先零羌、烧当羌后,一部分羌人被迁往三辅地区,大部分羌民都逃往塞外,有的则依附于钟羌,从而壮大了钟羌的力量。
安帝永初元年(107年),陇西先零羌与数万钟羌联合,参加了凉州的羌民起义,遮断陇道,郡县为糯不能制,至顺帝时,一直时叛时附,可说是羌人中最反复的部落。
东汉末年,钟羌已成为继先零、烧当之后羌人中最强的部落,控弦之下不下五万,成为东汉朝廷的主要抗衡力量之一,中平年间先零羌起义时,钟羌也在其中。
不过凉州叛军的主导权频繁更替,实际上已经分裂了好几次。
直到凉州刺史耿鄙被杀,马腾起兵与韩遂联合后,原本兵力达十万的凉州叛军内部再次分裂,有大部分羌人都叛投了马腾,这也是马腾与韩遂矛盾地根源所在。
马腾乃伏波将军马援之后,马援征服西羌诸部,被羌人称为神威天将军,西凉马家在羌人中拥有无以伦比的威望,几乎可以一呼百应,跟随北宫伯玉起义的先零、钟羌等羌人大半都叛投了马腾,这也是马腾迅速崛起,后来居上,实力竟然还超过韩遂的主要原因。
游牧于皋兰山北部地钟羌,则是冲帝永嘉年间钟羌内乱,从皋兰山南麓迁过来的。
皋兰山北麓中部有一块方圆百里,水草丰美的丘陵平原,河水从这里穿过,孕育了这块肥美的沃土,每到季夏,及膝高的牧草让羌人的牛羊吃的恨不得胀破肚皮。
羌人习惯居住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这个传统一直都没有变。
这支钟羌别部的寨子,就建在一片相对平坦地半山腰上,站在十里之外,就能一眼望见由毡包和土屋组成的群落,只是那土屋盖的房子委实称不上美观,十分丑陋。
毡包是游牧民的标致,而土屋则是羌人学习汉人农耕文化地结果。
但羌人并没有完全被汉人同化,所以就出现了毡包和土屋混杂地部落建筑群。
太阳落山后,钟羌人纷纷驱赶着牛羊回圈。
入夜后,过了一个时辰,羌寨西北三十里外的密林中忽然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第80章趁夜偷袭
这个年代和后世不同。
只要有水的地方,就会有树木。
毫不夸张的说,走到哪里都可以见到成片的原始森林。
就连不适合树木生长的平原上,也总会有一些生命力顽强地树木在土壤中扎根。
天已经黑了,半山腰上的羌寨里火把亮起。
罗征翻身跳下马背,随手将马缰掷到亲兵怀里,大步走出这片林子,远远地眺望三十里外半山腰上的点点火光,狼一样的眸子里有森然杀机在酝酿。
王方凑了上来,问道:“将军,要不要趁夜突袭?”
赵云也赶了过来,插话道:“不可,现在才天刚黑,这个时候突袭的话,很难悄无声息地摸进羌寨。我军从山口冲到羌寨,至少也要一顿饭的功夫。一旦惊动山口哨探,羌人有足够的时间召集大军迎敌。届时我军就算能击破羌寨,也必然会伤亡惨重,得不偿失。”
李蒙深以为然道:“赵云将军说地没错。”
罗征欣然道:“不错,子龙所言极是。”
许褚问道:“那什么时候突袭?”
罗征道:“大军一日疾行,战马都跑累了,将士们也乏了,先不着急,传令将士们先填饱肚子,抓紧时间休息,等快到卯时再突袭羌寨。”
王方抓抓头,“卯时天就要亮了,这个时候突袭,不太合适吧?”
罗征道:“你知道什么,人最困的时候,恰恰就是寅时末、卯时初,这个时候的人警觉性也是最低的,可以说是偷袭杀人,放火烧寨最好的时候。”
众将略一思忖,便立刻深以为然的点头。
罗征斥道:“你个笨蛋以后多动动脑子,别就知道喊打喊杀的,将来要是让你独领一军出征,你这个笨蛋还不得把大军给领到火坑里去。”
“嘿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