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创造多个收视高峰。故事里的悲欢聚散,都有主线贯穿,人物的一喜一苦,牵动凡俗如我的心。悲剧,洒几滴眼泪;喜剧,拍几声手掌。故事散后,依然故我。而来自生活的咄咄意外,仍得自行了结。
当你将太多注意力聚焦“灰色”,心灵的温度也便随之阴冷。当思辨结冰,当智慧上锁,那种冰冻,会使人的斗志消弭至极点。
喜欢从容、优雅的朋友,从他们身上,甚而能嗅到淡然气息。也一直揣摩如何淡定,但太多瘴气呛烟,让心情在瞬间跌入泥沼。感性且脆弱的人,实在无法用“常规”捆绑。世间的纤细杂事都会于微毫伤及内心。如此这般,为何要纵容自己的感性?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如此善感,到末了,自毁“生之繁锦”。
终于决定一人前行,不畏多艰。自心的匣子里总放了一颗“冰糖”,它晶莹多棱,折射生活的百态,但它,见不得强温。一遇热,也便消融、直至乌有。爱情似糖,蜜意流淌,这颗内心的“冰糖”,如果在安谧处存放,时间久了,自然会污浊、发霉。倘若长久保鲜,要么置于真空,要么痛快吃掉。但是,一口气吃掉所有甜蜜,那份腻与粘稠,也让人抗拒。
感情不能过久把玩,爱情不能长久搁置。既然一切都有限期,不如将这份情“晒晒太阳”,即使知道早晚融化,但“冰糖”的结晶仍会记取“那时阳光”。待结晶蒸发,延至升华,这份甜美,随空气流转弥散,让生活的四围都被蜜意久远笼罩。
说服自己,需要断然的勇气,拖拖拉拉始终不是最果敢的行事方法。燃了误解、烧了猜忌,我们才好从新出发;清了芥蒂、斩了情丝,我们才能轻装上路。无论情感,还是生活琐屑,都需要“融化”继而“升华”的过程。而这只熔炉,由自心供给。人,本需冶炼,何况那些扰人杂陈?
经历生活起伏,我们才能明辨,哪些记忆可以留存,而哪些片段,需要融化、再融化,终至升华。
阅读去年,思量来年(2005年冬天的我)
终于下班了。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2005年),还有一天就会等到除夕——一个意味着团圆和欢喜的时刻。于我,此刻,仍是一个人,在房间,面对文字与自心。
已经是第二个没有旁人的冬末了。阿姨在一周前便回到了湖南家乡与家人团聚,而我,因为工作,也因为每月必来的贷款压力,必须舍命工作。
也曾经回头去看自己走过的日子,每一步,都似注定。
问过自己“如果没有这些所谓压力,我此刻会做什么?”。也许,会拿着还算小康的工资毫不犹豫地买下渴望依旧的套装书籍,也许,会买了车票坐上开往旅途的火车,也许,会回到故乡与妈妈、外婆多呆一段时日吧 。。。。。。
当下午同事问假期的打算时,我故作轻松说:“先洗个澡,然后大睡一天。剩下的时间,和一帮伙计happy呗。”很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性情的家伙,我不喜欢喧吵的环境,不热衷无谓的聚会,所以,一个人的我,肯定是,继续寂寞。
也问自己为什么要故意孤单。其实,当寂静在身边弥散,心,是无限的自由啊。
下午4点半便到了家里。说是家,其实是阿姨的宿舍。公用澡堂里的热水被邻居洗衣服后无情地用完了,唉。
顶了一身的灰尘,我干坐在床上,放了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来看。高仓健的演技还是如此娴熟认真,你从他眼神与肢体上就能判断出一个演员的专心度。老谋子还是用一贯的朴素述说了一段撩动亲情的好故事。当高仓健把所拍摄的扬扬照片放给孩子监狱里的父亲看时,一张张童贞无掩的图象,让我潸然。可能真的是内心深处也在等待这场放肆哭泣的机会,眼泪,始终遮挡视线。
刚学会如何把冻饺如何煮熟,放了26个入滚水。26是个挺吉利的数字,我觉得。
去年一个人的除夕是在卖当劳度过的。当时,在淮海路上听着烟火烂漫,穿着鲜艳的我,踯躅在最萧条的繁华中。一辈子也忘不掉那天晚上,自己买了份简单的套餐,靠窗去吃,一口一口,哽咽着。
总是在心里对自己说“新年快乐”,有些悲戚吧。
此刻的我,又在面对相似的场景,相似的瞬间,但是,强忍着不让自己决堤。放了音乐,对着电脑文字,虽然些须冰冷,但总算是自己写给自己的慰藉啊。
忙的我,有些盲目。这种“盲”的无奈,其实,是自己蛮加上的,本心并不愿如此。再过48个小时,2005年的冬天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