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4/4 页)
没有绝对的喜恶,但却得牺牲,这
是人生最大的悲剧,好的文学就要把这种悲剧表达出来,这就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的意境。
“第二句”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是有共鸣感,如果只是不相识的燕子,就不
会有这种味道,似曾相识的燕子,才会更有“无可奈何”的感觉。
“最近看的电影,如《现代启示录》、《克拉玛对克拉玛》,觉得后一部电影
更好,就是因为后者能引起更大的共鸣感。虽然《启示录》也许更具”信息”的使
命。
“因为您写的是基本的人性,每一个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所写的
又是很“无可奈何”的事情。这是我对您作品所补充的两句话。还有,我觉得中国
小说里白先勇的《台北人》最具有这两句诗的味道。”
三毛解释∶“我过去的文章里”无可奈何”的情绪比较少现在比较不同,所以
一种对于生命莫可奈何的妥协比较多,看《背影》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发觉自己不
一样了,是由于生活的痕迹所致,也有点悲凉。我多么愿意做过去的我,而不愿做
现在的我。但是没有办法,也不愿加以掩饰(声音渐微弱)。”
沈君山用慰藉的口气,“这是给人的一种冲击。您觉得━━”三毛声音低沉若
寂∶“比较苍凉一点吧,现在……”
三毛诉说完她的柔韧而又刚强的文学旅程,声音渐杳,此时无声胜有声。沈君
山接下去说道∶“我偶尔也写点散文,但不像您的文章那样脍炙人口。目前主要写
的是政论性、科学性或观念性的文章。”我在国内写通俗科学性的文章,就常想∶
这篇文章写出来以后,普通读者是否能够接受?于是我立了三个原则∶信、达、趣
。
“”信”是讲真话,这一点对像我这样受过长期科学训练的人,比较容易做到
,不会讲错。“达”是文字表达要清晰。
还有就是要有趣味,因为这些文章并不是给专家看的,而是要吸引一般读者。
话说沂来,”沈教授绽开笑容说∶“在副刊上要吸引人,实在很难和三毛小姐的文
章相竞争的。”
三毛微笑著继续听沈君山说∶“至于政论性的文章,可能是更难写,因为它会
影响很多人。刚才说科学性的文章要信、达、趣。那么政论性的文章就要把”趣”
字改成“慎”字。
“事实上我所写的三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像普通的散文棋桥之类,因为属于自
己的乐趣,自然水到渠成,轻松愉快。科学是本行,所以写这类文章也还好,只要
把它清楚准确地表现出来就可以了。至于政论,最耗时费力。大致上写一篇政论性
文章,所花时间精力,可写五篇科学性文章,或十篇棋桥类文章。”每个人都有他
应尽的责任,而我在思想及科学上都曾受过一点训练,在这种情形下,我应该把我
所知道的写出来。这是我对自己写这三类文章的不同看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