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页)
那根伞绳让张国峰换上了。”又有人说:“如果没新的,先用张国峰那根旧的,以后再换新的吧。”大家正在着急,想尽快找到张国峰。这时,刘翔老师从楼上下来,手里拿着一套新伞绳送给左丹。陈宝云说:“你带的那根不是给张国峰用了吗?”刘翔说:“我包里还备用一根呢!”然后,有人开玩笑说:“要不是你多带一根,左丹他们还不至于出事呢!”在场的人都笑了。刘翔顺着大家的情绪说:“怨我,都是我多带了根伞绳造成的。”逗的大家笑个没完。
老左非常感谢刘老师为左丹解决了燃眉之急,这样就不会影响下步活动了。又和罗总说:“回去给刘老师邮一套过去,费用我承担。”罗总说:“不用了,没事大家都平安,刘翔需要我再给他想办法。”
午饭时,吴主任就上午比赛飞行情况做了小结,让大家午后认真检查器材,消除事故隐患,并表扬了高峰、左丹临危不惧,敢于战胜困难的精神,还说:“这就是热气球飞行员勇敢精神的体现。” 。。
2003年追求与探索 22
下午15时,根据气象预报,总指挥吴主任下达了飞行表演任务。中心场地仍设在世纪广场。许多球队去找起飞场地。大致方向是西南江岸环城路,当很多球队到了起飞场地后,风向改为正南风。这时,对讲机里传来总指挥的声音:“各球队请注意,如果没有合适起飞场地,可以到吉林市二中操场起飞。”
左丹在地图上找到二中所在地,正是世纪广场的正南方。他和师兄商量:“还是到那起飞最好。”高峰同意后带着车向二中转移。一到二中操场,已经有几个球立了起来。他们借助教学楼遮风,楼底下的球已经满了。左丹他们向前一个球位,做起飞前的准备。这时候,操场上的学生都满了,没找到适合场地的球这时也都靠拢过来。
老佟起球后,也不知什么原因,几把火自己一个人就飞走了。后来才知道,李闻俩口子闹意见,妻子一气之下走了。上午比赛时,李闻也不管事,丢了一根系留绳,所以,老佟干脆也用不着助手了,自己先飞了。
二中场地很宽敞,容纳了20几个球,一时间,操场成了热气球的集散地。球多了,也热闹了。其他球队看见有球起飞了,也就跟着走了。高峰看见刘老师也起飞了,他和左丹、高明随后跟了上去。二中操场成了主要起飞场地,热气球从这里一个一个地飞上蓝天,很壮观,引起学生和群众一片欢呼声。
热气球三五成群,前前后后向世纪广场飞去。在前面飞行的10号球,主飞是宫厚娟,是这次赛会的女飞行员,她在球上做好了飞跃松花江时要完成“蜻蜓点水”项目的表演,所以,她飞过南岸几十米高的广告牌后,在150米高空来了一个速降,紧接着慢慢地转入平飞,当热气球飞到江心时,她轻轻地抖了一下顶伞,热气球向江水接近,当吊篮刚接近水面时,她一把长火,把热气球拉起,向天空飞去,她的一连串动作非常干净利落,恰到好处的完成了“蜻蜓点水”的高难度表演。
刘老师也顺利地完成“点水”表演,高峰本来也想作,左丹说:“也不是必飞任务,别把鞋弄湿了。”高峰犹豫片刻,一加火向前飞去了。趁刘老师“点水”工夫,高峰超过了他。
热气球飞行高度100米左右,贴着楼顶一直向北飞,吉林大街上的群众都目睹了这精彩的一幕。
又飞到江北松花江上空,高峰他们看好了降落场地准备着陆。当高峰让左丹拉顶伞时,问题又发生了。左丹感到伞绳特别轻,他象钓鱼似的,使劲快捣,到了钢丝绳,伞还没有反映,他把伞绳拉到头,挡住了才感到用上劲。原来伞绳固定点是缝在对应的经线上,把这个固定点拉掉了。这时球已落地,在风速每秒3…4米的情况下,根本停不下来。左丹灵机一动,快速跳出吊篮,就地一滚,爬起来在地上用力拉伞,这才把顶伞打开,热气球在一个高岗土坡上停下来。高峰和左丹说:“咱俩怎么这么倒霉呀!事儿都让咱苦命的哥们赶上啦!”
刘老师快飞到江边,看前方是松花江大桥,正好桥上人、车都很少,于是,他把热气球稳稳地落在江桥上。下午飞行表演很成功,没有什么其它意外,只有几个球到吃晚饭时还没回来。天阴了,又下起雨来。20时左右,老佟和地勤人员身上都被雨淋湿了才回来。
8日上午,车队到沿江公路无人区,排放余气,整理器材,中国航协的器材较多,装车时人手又少,杨建刚让老左找几个人帮助装车。老左让左丹负责整理自己的器材,装车。把大勇、高明、田立志都叫过来,一起协助航协王耀光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