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页)
不要来找它们的麻烦。
14号说有些昆虫显示红色是让其他生物以为它们有毒,但实际上它们并没有毒。
7号补充说它也看到过一些互补的拟态进化。有两种蝴蝶长着花纹完全相同的翅膀。一种是有毒的,而另一种没有毒。但没毒的那种和前一种同样不会遭到攻击,因为鸟类认出,它们翅膀上的图案,便认为它们是有毒的而不敢去吃它们。
103号认为在吃不准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冒中毒之险的好。
15号灰心丧气地把鞘翅目昆虫放了过去。而更为固执的14号追上去把它杀死。它咬了那昆虫一口。其他蚂蚁都以为它马上就要死去,但没有。这的确是一种模仿有毒生物的拟态。
蚂蚁们扑到昆虫尸体上饱餐了一顿,
蚂蚁们一边走一边讨论关于拟态和颜色的含义,为什么有些昆虫体色鲜艳而有些却不是?
在这样一片酷热和干旱中讨论关于拟态的话题好像不太合时宜。103号暗忖道这应该是它与“手指”接触而产生的蜕化带来的坏影响。但它发觉即使交谈是对水份的浪费,毕竟还是能让它们暂时忘记疲劳和痛苦。
16号说它看到过一只毛虫把自己装扮成鸟头状来吓唬想要捕食它的鸟。
9号说它看到过一只苍蝇模拟成蝎子的样这来赶走捕猎的蜘蛛。
“它是完全变态的还是不完全变态的?”14号问。
这是一个在昆虫中经常被提起的话题。昆虫们很喜欢谈论变态。通常昆虫被区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完全变态的昆虫有四个成长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蝴蝶、蚂蚁、胡蜂和蜜蜂,甚至跳蚤和瓢虫都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而不完全娈态的昆虫只有三个成长阶段:卵、幼虫和成虫。它们自孵化出来起就长得像一只小型的成虫,其随后的变化过程是渐进的。不完全变态的昆虫有蝗虫、球螋、白蚁和蟑螂。
在完全变态的昆虫中存在着某种对于不完全变态昆虫的藐视。但昆虫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总是有这么一种言下之意:“没有经过蛹的阶段,就等于发育不完全,”它们只不过是从幼虫长大成为大幼虫,而不是从幼虫成长的成虫。
“这是一只完全变态的苍蝇。”9号肯定地回答道。
103号看到了太阳慢慢躲到了地半线后面,只在天空中留下一片灿烂的黄色和橙色。也许是受到了日光的启发,它脑袋里突然出现一些奇怪的念头。太阳是一种完全变态的动物吗?“手指”是不是也是完全变态的?为什么大自然唯独让它与那些魔鬼接触?为什么一个普通的个体要担负起如此沉重的责任?
它第一次对自己的追求产生了怀疑。期望得到一副生殖器官,企图改变这个世界,想要建立蚂蚁——“手指”联盟,难道这真的有意义吗?如果有的话,那为什么大自然要选择如此曲折危险的道路来实现它的目的呢?
45、百科全书:未来意识
人类和其他动物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
是长有一只与其他手指相对的太拇指吗?
是语言吗?
是发达的大脑吗?
是直立姿势吗?
也许区别仅在于对未来的意识而已。
所有的动物都生活在过去和现在中。它们对眼前发生的事进行分析,把这些事与过去的经验进行比较。而人正相反,他们试图预见未来发生的事。
这种征服未来的倾向很可能是在新石器时期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的时候出现的。从此以后他们放弃了采摘和狩措这种不确定的食物来源,而将满心希望都寄托在未来的收成上。于是人类对于未来的看法自然而然变得主观了,而且这种看法因人而异。人类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创造出一种语言来描述未来。正是有了未来意识才产生了描述未来的语言。
古代语言的词汇量很小,语法也很简单。但为了谈论未来现代语言不停地使自己的语法更为精练。
为了实现对来来的期望,就要发明技术。这就是科学技术的发端。
人类给超越其未来意识的事物起了一个名字——上帝。但科学枝术却让人类能够越来越好地掌握未来,于是上帝渐渐消失了,被气象学家和未来学研究者以及其他一些人所取代,这些人想要借助于机械来预知明天会是什么样的,明天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别样的。
——埃德蒙·威尔斯
《相对且绝对知识百科全书》第Ⅲ卷
46、眼睛的重要性
马克西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