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2/4 页)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这场战争?”图哈切夫斯基想了想说道,“在很多有眼光,有远见的人眼里,中国这个国家,就是一头沉睡中的雄狮,无数人渴望他一直处在沉睡之中,永远不要惊醒过来。而在过去的数百年时间里,这个国家也的确是如此,封闭落后,那里的人麻木而不明时事,再看看如今呢?我相信这数百年来,这个国家的人还从来未曾如此团结过,也同样未曾如此奋起过。楚,你现在怀着莫大的仇恨还来看待这场战争,以及发动这场战争的日本,这在现在来看,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当这场战争结束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之后,那时的人们又会怎么去想呢?他们会否和你有着一样的心态?随着战争创伤的日渐抚平,也许大多数人都会忘记了你所谓的仇恨,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会感觉这场战争为他们带来的,要比失去的多得多。毕竟谁都不能否认,这场战争直接催发了中国的觉醒,中国以后的路会走向何方,现在还未可知,但是我有理由相信,他定然会比战争之前要强大的多。”
楚思南微微一愣,图哈切夫斯基的话,令他想到了在另一个时代地时候。曾经在某些年轻人口中所说出来的话,而这些年轻人,就被称为什么“哈日”一派。这些对历史缺乏了解,但是却对经济发达的日本顶礼膜拜的年轻人,就有一个听上去有道理但实则无比荒谬的论调。他们声称什么日本的侵华战争并非全是非正义的,他们至少促使中国走上了一条的富强的道路。
“米哈伊尔,也许你说的是对地,”楚思南稍一走神,很快就又转了回来,他将手中的烟卷掐灭在桌上地烟灰缸里。同时说道,“也许正如你所说的。在十几数十年之后,会有一些人。甚至是一些中国人对我今天地做法,对我今天所怀的仇恨感到不理解,但是对我来说,那丝毫都不重要。人生短短数十年而已,我活着只是作为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我自己,在我看来。那些什么所谓的功过由后人评说,只不过是一句毫无疑义的屁话。而对于我,日本军国主义就必须为他们所发动的这次侵略战争,付出足够沉重的代价,这代价必须沉重到无以复加,让他们痛到骨子里。那样,当他们下次再有类似对外扩张企图的时候,都要仔细地考虑一番。”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楚思南略一沉吟,而后继续说道,“至于米哈伊尔你刚才所说的那一点,什么日本人的侵略促成了中国的觉醒,对于此,我有另一中看法。当然,我的祖国在这场战争中的确觉醒了,也许在战争结束之后,她将会由此走上一条复兴直到富强地道路,但若是因为如此,我们便应该对在这场战争中始作俑者的日本帝国主义报以感激的话,那绝对是一个基于荒谬地理论。打一个简单至极的比方:我有一个穷困潦倒的家庭,生活坎坷、无以为继,而在这个时候,一伙强盗闯了进来,他们屠戮我的父兄,侮辱我的姐妹,最后一把火将我那原本就残破不堪的家园付之一炬,幸存下来的我不得不另谋生路,发奋拼搏,并最终在机缘巧合之下,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如果因为最后的结果,我就对那些强盗报以感激,甚至认为他们是无罪的话,那我岂不成了无父无祖的败类,做这样的人,同禽兽又有什么区别?”
“看来你是下定决心要返回东线了。”到现在,图哈切夫斯基已经知道自己无法说动楚思南改变主意了,他稍稍沉默了片刻之后,带着几许无奈的语气说道。
“是的,米哈伊尔,这是我唯一的请求,”楚思南点头说道,“相识这么久,这也是我楚思南第一次向你提要求。”
“哎,好吧,我答应你,”面对楚思南毫不退让的要求,图哈切夫斯基终于还是让步了,他走回自己的椅子前坐下,沉吟半晌之后才说道,“你这两天就回东线去吧,不过,有一点我必须告诉你,你这次回了东线,也许就意味着你以后都要呆在那边了。”
楚思南自然能够明白图哈切夫斯基这句话中隐含的意思,他是在明告自己,克里姆林宫对自己将来的安排,极有可能就是那仍旧属于不毛之地的东部,就像对待那些曾经犯过错误的将军一样,把自己发配到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担任个什么军区司令员之类的官职,这一辈子都别想回到莫斯科了。
不过尽管楚思南明白了图哈切夫斯基话语中的含义,可是他对此却丝毫也不担心,他知道,图哈切夫斯基这位老元帅已经时日不多了,而且在克里姆林宫的高层中,这也同样不是什么秘密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如今手中掌握着一些权力的人,都在思量着下一步所要走的方向,而支持他楚思南无疑是最为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他楚思南根本没有必要同这位心慈手软、行事作风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