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5 页)
大战和1929 年大萧条之后,也不那
么容易上当了,没有人愿意充当银行家的炮灰再把子女送到欧洲去打仗,于是举国上下充满
了被银行家痛恨的“孤立主义”气氛。
1935 年,参议员奈伊(Gerald Nye)领导的特别委员会发布了厚达1400 多页的报告,详细
披露了美国参加一战的辛密,历数银行家和军火公司在参战过程中的阴谋和不法行为,再加
上不久前摩根听证会对华尔街在29 年股票暴跌中的种种丑闻披露,使得人民反战情绪极为强
烈。此时,米里斯的畅销书《迈向战争之路》更激起了民众对参战问题的激辩。在此民意之
下,美国在1935 年到1937 年先后通过三项中立法案,严禁美国再次被诱骗而卷入战争。
在国内经济方面,罗斯福新政已经开始5 年多了,美国经济始终不见起色,失业率仍然高达
17%,到1938 年美国再次陷入严重的衰退。
银行家们和罗斯福都认为只有凯恩斯所提倡的超级赤字财政,狂发廉价货币才能挽救经济,
而只有大规模战争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onefx/bbs
在1933 年废除金本位之后,所有通往战争之路上的障碍都已被搬开,万事俱备只欠战争借口。
乔治城大学历史教授查尔斯。汤塞(Charles C。 Tansill)认为对日本的作战早在1933 年罗
斯福上台之前就已经计划好了。1932 年,美国海军就已经证实了从珍珠港海域60 英里发动
袭击可以重创太平洋舰队。美国情报部门于1940 年8 月破译了日本军方的密码,并可以解码
所有早前截获的日本电报记录。美国制造的破译密码机被送到了世界各地,唯独漏掉了珍珠
港这个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军基地。许多历史学家都相信,罗斯福事先就已经知道日本海
军将偷袭珍珠港。
1943 年1 月13 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发表了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声明,这个
声明令德国内部反对希特勒,主张与盟国媾和的势力大吃一惊。德国本来早在1942 年8 月就
提出了和盟国媾和的条件,德国退回1939 年9 月1 日之前的边境;以结束这一场德国必败的
战争。'5。27'
德国内部主张推翻希特勒和纳粹政权的力量已经在着手策划军事政变,罗斯福的声明严重打
击了德国内部反战力量的影响力。基辛格是这样解释罗斯福卡萨布拉卡宣言的动机的:
“罗斯福基于若干理由而做出这项声明(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他担心讨论对德和平条件可
能使盟国内部意见分歧,他希望盟国先集中力量打赢战争再说,他也急于向陷于斯大林格勒
战役僵局的斯大林担保,绝不单独对德议和。但是,最基本的原因是罗斯福力图避免日后德
国的修正主义人士起来声称,德国当年是被空口承诺诳骗才停战的。”'5。28'
基辛格说的当然有道理,但是事实是残酷和代价高昂的战争被延长了两年多,无数生命和财
富化为灰烬。其中就包括600 万死于纳粹之手的犹太人,如果战争于1943 年结束,他们中的
相当一部分人非常可能得以幸存,毕竟在德国有条件投降的协议上,盟国可以有很大的发言
权。
但是,刚刚才热了热身的国际银行家岂可轻易结束发大财的好机会。当战火在1945 年8 月最
终熄灭时,美国的国债从1930 年仅160 亿美元狂涨到1946 年的2690 亿美元,凯恩斯的赤字
财政和廉价货币的主张终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得到“验证”。国际银行家们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再次爆发一笔横财。
第六章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
“金融资本势力有一个极为长远的的计划,它旨在建立一个金融系统来控制世界,一个被少
。onefx/bbs
数人控制的、能够主宰政治体制和世界经济的(机制)。
这个系统是以封建专制的模式被中央银行家们所控制,它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