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第1/4 页)
,钢铁会被融化,更别说其他东西了。大火过后,欧胡岛上除了余留的燃烧灰烬外,都将不复存在。
就在罗斯福刚刚被唤醒时,匆匆的脚步声传来,一名白宫侍从官来到罗斯福面前,开口道:“总统阁下,日本驻美国大使,刚刚递交了宣战书,正式宣布日美两国处于战争状态。”
“喜欢偷袭的小鬼子,现在宣战有什么用,既然都已经动手了,还怕什么宣战。半个世纪的努力已经毁于一旦,太平洋舰队没了,整个太平洋现在已经变成了人家的后花园了。菲律宾完了,太平洋上的利益也完了。”这是罗斯福从上任以来,第一次如此失态。就是当年经济危机的时候,他都没有如此失态,可见此事对他的影响有多大。
“总统阁下,现在必须要做出决定的时候了,宣战既然已经无法避免,那我们也只有应战了。”
“我们应该即刻展开战争动员,征召士兵,转换经济,全力开建军舰。”
“大力生产武器装备,加入同盟国,用大量的武器装备换取我们喘气的时间。特别是在澳大利亚和远东地区,必须要让日本人举步维艰。”
“也要快速向民众解释一下,出现这种事情,必须让民众清楚的认识到,战争已经来临。”
“议会议员那里也需要总统亲自去说,必须让那群人同意。”
听到幕僚和那些高级官员的建议,罗斯福点点头,他很清楚这样的情形下,美国想要独善其身已经是完全不可能了。出现这样的事情,孤立政策也不会再存在。尽管东方还有一个大国在,可罗斯福已经没有办法,战争是现在唯一的手段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有了战争的理由,罗斯福马上就召开了国会,效率前所未有的高效。
罗斯福在国会上很直接的说道:“日本这次没有正式宣战,卑鄙的攻击会永远承担不名誉的罪名,美国人民必然获得最后胜利,我们不单要尽力防卫,更要使这种卑鄙的行为再也无法危及我们。我们将会获得最后胜利,愿上帝保佑。在此本人仅要求国会宣布‘参战’。”
美国国会以区区一票反对通过了对日本的宣战。罗斯福立刻签署了宣战书,他称10月25日为一个“国耻日”。美国政府继续和加强了军事动员并开始将其经济转化为一个战时经济。
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在日本袭击珍珠港后,希特勒在国会说道:“德国在亚洲的盟友正给予行为不当的美国重重的一击”,并在10月28日对美国宣战,不久意大利王国的墨索里尼也跟进。
从轴心国协议来看阿道夫。希特勒没有这个义务,但还是这样做了。这更加激怒了美国人民,使美国可以更加明显地支援英国。这也使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回答拖延了一段时间。美国的参战使盟国获得巨大的工业生产力,英国即时解除被邓尼兹潜艇舰队断绝物资的危机。苏联则争取到在德国巴巴罗萨行动后,将工业转至乌拉山恢复生产的时间。
这可不是之前的美国,如果说之前美国是为了赚钱,那么现在,美国就是为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中华在一旁看着,美国迫切需要一个快速胜利的契机。帮助盟友的问题,已经不是钱不钱的事情了,而是极力支持的事情了。所以,对盟军其他国家来说,美国的加入就一个极大的强心剂。
对德国来说,这已经是无法避免的状况了。从希特勒决定开始执行无限制潜艇战的时候,这样的情况他就已经有心里准备了。只不过东方那位盟友大胆的举动,让希特勒很高兴的同时,也深深惊讶于它的胆大。这一出玩得太漂亮了,给美国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
只不过在希特勒心中,有一件事情他感觉到很可惜,就是那千万吨的重油,现在石油对希特勒而言,十分珍贵。不过他也清楚,那些重油日本是没有办法拿回去,炸掉是最好的选择。
连续两年的进攻,德国的石油储备已经不多了,尽管此时德国已经占领了苏联多个油田,但每天的消耗还是很恐怖的。所以,他需要更多的石油来源,因而,他开始把目光望向了北非。
而在远东地区,因为偷袭而取得了极大战果的日本,也开始趁热打铁。
由日本本间雅晴陆军中将指挥的日本第14军在吕宋岛北面的巴坦群岛登陆(不是巴丹半岛),两天后又在吕宋北部的卡米金岛(不是卡米金省)、维甘、阿帕瑞及卡格扬登陆。
当美国方面知道日本大举进攻菲律宾的时候,便立即下令菲律宾美军坚决给予反击。为此,美国的八架B…17轰炸机攻击在卡格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