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部分(第1/4 页)
这只是表明上,内心中,哪一方的心里不是在滴血。百年海军,建设这些海军,德国花了二十几年的时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盟军也是一样,建设这些海军,从无谓舰开始之初就开始了,存了三十多年的海军,一夕之间,全部葬送。如何不让他们心疼。
不过表面上,盟军还是占据了一点优势,还有三艘超无谓,只要修理一下,便可以继续使用,而德国只有一艘。盟军的海军实力,算起来还是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但是,当所有人得知海战的经过之后,都对德国的俾斯麦刮目相看,这场海战中,每一艘德国主力舰基本上都是一挑二,甚至是一挑三。
丘吉尔还感慨了一句:“战列舰防御的巅峰之作。”
第三百七十九章 中华舰队抵达伦敦
大西洋的11月,寒风凛冽,这正是一年之中寒暑交替后的季节。初生的太阳刚刚露出笑脸,就驱散了晨间的浓雾,使得沐浴在阳光中的地中海更加恬静、美丽。
英伦三岛英吉利海峡以南60海里处,一支悬挂着中华海军军旗的舰队打破了周围的宁静,向北驶去。在船只过后,海面上留下了几十条又粗又大的雪白航迹。
此时,陈策正站名将级战列舰卫青号的船头,用着望远镜凝视着晨曦中的大西洋。
晨雾已经完全散去,海面上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正在破浪前进的舰队群在汽笛声中,排成了三路纵队,缓慢航行着,负责引导并兼任警戒任务的是一艘防空巡洋舰和三艘反潜驱逐舰,在舰队的两侧还分别有一艘昆仑山级战列舰在慢慢行驶。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海军并没有全部放弃战列舰,但对战列舰的要求很高。实际上,当今世界各国都无一例外地卷入大规模的军备竞赛之时,中华军方高层就意识到了一种危机:航空母舰的攻击力度再强,它也只能在视距之外进行战斗,一旦被敌近身,凭借现有的航母护卫舰只将很难有效的防护。也就是说航母编队还存在有一定的缺陷与防御盲区,虽然他们都配备有较为先进的舰载电子设备,可以提前预警,但一些不特定的自然因素还是足以影响那些设备的正常运作。因此,军方内部还专门围绕‘建与不建战列舰’的主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
最后还是陈绍拍板,再造两艘速度更快的昆仑山级战列舰和名将级进行高低搭配。而名将级就锁定在四艘,基本上不会再继续建造了。
根据世界各国历次海战的教训,低速、高火力、重装甲的旧式战列舰和高速轻装甲的战列巡洋舰都不适应于新的海战条件。中华海军决定建造高速、重防御的新型战列舰,由此而诞生了名将级标准主力舰,该级别的舰船将每一种最先进的技术集于一身,从强有力的新式燃气轮机涡轮引擎到电力驱动、雷达校正的炮塔。燃气轮机短时间提速快,但成本贵,可反应时间快,也加强了战斗力。
好威武、好雄壮啊,这是我们自己的战列舰。这是每一个华人看到这款战列舰后,内心之中发出了一阵感慨。那明显带有深灰色的舰体与狰狞的巨炮,无时无刻不在宣言着自己的强大。
它似乎满足了国人的自尊与骄傲,威慑着四邦。然而,谁也不知道这其中的经济成本却是巨大的,这两年来,中华的海军支出每年增长了170%,可以说,每一艘新式战列舰的平均造价都接近了3100万元,首舰卫青号更是高达3700万元。这还是中华在红警造船厂极其优惠的情况下而产生的费用,要是放在美国身上,这个价格绝对要破亿。怪不得荷兰当初再眼馋超级战列舰,也始终拿不出钱来买,就是怕养不起!
“也许这就是代价吧!但无论我们出于何种原因和意图,既然开始了,就无论如何不能停下来,我们不会去盲目跟从,但也决不能落后,因为帝国的未来在海上,我们必须保持着这样的海上力量!因此,我们才要竭尽所能,力求做得更好。而这其中的秘诀就是质量,只有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才能使我们的海军时刻都领先于世界。”一想到陈绍在以前国防会议上的发言,陈策的脸上就浮现出了一丝微笑。身为海军副总司令的他,自然也希望中华的海军立于世界之巅。
而且,此时的军备竞赛由于战争的缘故已经转变为了一种竞争精神,它突出地表现在了新的世界霸权之上。美国在两个月前,就下马建造了一款排水量达到八万吨的超级战列舰,目地很明显,就是要压倒中华的名将级。而且也同时在建造次一级的战列舰,排水量和中华的名将级一样。日本也宣布要建造一款排水量达到十万吨的主力舰,这在陈策看来,只能说是小日本已经彻底魔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