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页)
彻底底的败坏了、此后一直都嫁不出去……
而陈家搬走后,金姐儿缠上齐大郎一事、也算是彻底的告了一段落,齐大郎恢复清白后,总算可以昂首挺胸的面对乡亲们的目光了。
但经历了这件事后,齐大郎对张巧儿的情感却不知不觉的往上跃了一个层次———虽然张巧儿没有明说,但齐大郎却知道她从头到尾都十分信任他,从没怀疑过他和金姐儿有染!
于是张巧儿毫无保留的信任,让齐大郎有了“此生得此妻,夫复何求”的念头,更是让他发誓这辈子非张巧儿不娶、绝不辜负张巧儿对他的一片信任。
且先不提齐大郎这头如何,却说陈家的事彻底结束后,顾氏便寻了机会再度上门,一和吴氏打了照明就旧事重提,和蔼可亲的询问道:“堂侄媳妇儿,我上回说的那件事,你考虑得如何了?可有改变主意?”
打从顾氏上次提出“以过继张家的一个小子、来交换京城那桩亲事”后,吴氏就对她有些不待见,觉得顾氏没安好心!
因此顾氏前来拜访,吴氏也不让张巧儿前去沏茶,而是把她挡在大门口、直截了当的说道:“堂叔婆,我上次不是已经把话说得一清二楚了吗?我是不会拿儿子去换京城那门亲事的,你无论再提出什么好处来、我也不会把我家小子过继到你膝下!”
这顾氏像是有无穷无尽的耐心,被吴氏再次拒绝她依旧没有恼怒,而是笑着说道:“原来你还没想清楚啊?我还以为经过了陈家抢婿一事,你的心意多少会有些改变……”
顾氏说到这里刻意顿了顿、并意味深长的看了吴氏一眼,随后十分识趣的说道:“这事也不打紧,既然你还没改变主意那我就先走了,反正我还要在村里呆一段时日,我过几天再来就是。”
顾氏说完还真是不再纠缠、马上就离开了齐家,而吴氏一等顾氏走远了、马上就拉着张巧儿大倒苦水,抱怨顾氏冥顽不灵、锲而不舍,张巧儿光顾着安抚吴氏,于是一时没觉察到角落有个修长的身影悄然离开。
顾氏离开齐家后慢慢的往自家走去,陪着她上齐家的心腹婆子、刘妈妈见她再次被拒绝,忍不住开口问了句:“夫人,张家一而再的拒绝了您的提议,难道您就一点都不生气吗?这张家也太不识好歹了吧?我们家有什么不好的?他们家的小子过继过来、可是来享福的!”
顾氏常常和陪了自己几十年的刘妈妈说心里话,因此眼下她也没藏着掖着、很快就缓缓答道:“咱们家这是要白要人家一个小子,所以就算像刘备请诸葛亮出山那样三顾茅庐也不算什么!堂侄媳妇儿的心情我也能理解,毕竟谁也不愿意把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送人,我要不是自家膝下没有孩子,我也不愿意走这一步、逼人家骨肉分离啊!”
顾氏说着语气里便多了几分落寂,刘妈妈深知家里后继无人这点、乃是顾氏心里最大的心病,于是为了不让顾氏再继续暗自伤神下去,刘妈妈马上机灵的把话题岔开:“夫人,这张家的两位孙少爷,不知您看中了哪一位?”
一提起张大郎兄弟,顾氏脸上就有了淡淡的笑容,语气里也多了几分赞赏:“那两个孩子还真是都很不错,老大虽然少年老成、有些迂腐不懂变通,但胜在性子耿直善良,我们家若是过继他来当孙儿,以他的品性和为人,将来一定会好好的孝敬我和老爷……”
“可大郎那孩子有时候却善良过头了,听说性子和他已故的父亲十分相似,对那些该狠下心拒绝的人、往往会狠不下心来,这样的性子太过柔弱有可能会担不起我们家那份家业。”
顾氏说着眉头微微的皱了起来,似乎对张大郎这个缺点很是头疼,一旁的刘妈妈多多少少知道顾氏真正的心思,于是赶忙把话题往下引:“不是还有一位孙少爷,夫人您也挺中意的吗?”
“二郎性子倒是十分机灵、且还聪明过人,由他来继承我们家的家业再合适不过了,像我们这样的人家虽然家业不大,但却需要一个八面玲珑的男人出面去和同个圈子的人家打交道,”顾氏说着顿了顿,才面带担忧的补了句:“眼下老爷的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怕是再也无法出面和平日里那些故友应酬了,否则我也不会急着相过继的人选。”
当家人的身体逐渐不行、再也撑不起家业,以及当家人因身体不行、不能再留下嫡亲血骨了,这才是顾氏夫妇不得不尽早相人过继的缘由……
刘妈妈本以为顾氏这是打定主意要过继张二郎了,没想到顾氏却突然话锋一转、说道:“我就怕二郎太聪明、太有主见了,真过继了会不好管束、会亲原先的家人,有什么好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