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4/4 页)
,叔侄两人却是住在一起的。
相互见礼已毕,陆风便道:“久闻荀文若的大名,只恨无缘相见。如今文若到了晋阳,可以多住些时日,我也好旦夕向文若讨教。”
面对陆风的殷勤,荀彧淡然的说道:“在下为一山野粗人,不知陆大人欲向在下讨教何事呢?”
“呵呵,文若太客气了。公达为人严谨慎重,我很少听到公达赞赏别人,可公达却对其叔赞不绝口,佩服万分,由此,可见文若之才。而文若既然来了晋阳,我便想把晋阳之政托于文若,只是不知文若能否担起这万斤重担。”
一听陆风这么说,荀彧便道:“在下现在实不想出仕,而今公达在晋阳,公达可绝非百里之才。”
“呵呵,我知文若不想出仕,可我也没有请文若出仕。文若留在晋阳,算是帮公达的忙好了,又或者是帮助晋阳的百姓发展生产,抵抗匈奴,不知文若以为如此可好?”
“这个么——”荀彧不禁在心里暗骂陆风狡猾。
“呵呵,我知文若为当世大贤,胸怀天下,必不会置并州的百姓流离失所而不顾的。可如今晋阳的形势,也是异常严峻,想要抵抗十数万匈奴大军的入侵,实在是难啊,万难啊。”
“其实,如今的情况也并不象陆大人想的那么悲观。晋阳虽然残破,可毕竟民心还在。而陆大人一到晋阳,便马上招抚流民,组织百姓开始春耕,不误农时,还无偿的借贷给百姓种子和农具。晋阳的百姓对陆大人可是都感恩戴德,顶礼膜拜。所以,只要陆大人登高一呼,百姓们无不云集而影从。有了全郡百姓的支持,大人还有什么担心的呢?”
“呵呵,文若所言甚是。不过,可眼前晋阳的困境,又当如何度过呢?”
“如今的晋阳,自陆大人到了以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流民们都以此为家,百姓们又都回乡,而春耕也已经完成。陆大人要做的,就是领着百姓们修缮城池,整顿军备了。相信几个月后,晋阳自然就会有能力抵抗匈奴人了。”
“文若所想,与在下不谋而合。”
听了荀彧的一番话,陆风不由得对荀彧独到的眼光大为赞赏,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没有逃出他的法眼。真不愧是三国的顶级大谋士,有见识!
不过,陆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