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驶费用也比SUV低。叙述者控诉了小卡车司机,自己却犯了同样的错误。
在路上,第一印象常常也是唯一印象。和觥筹交错的酒吧不一样,道路上没人知道你的名字。在路上大家的匿名身份就像一种强效药,产生了奇怪的副作用。一方面,因为我们知道没人在看我们,或者有人看见了我们但我们不认识他,汽车本身就成为一个有助于表现自我的场所。这或许解释了在调查中,多数人能够自我选择时,他们希望至少能拥有20分钟的自己的时间。司机希望得到这种独立的〃自我时间〃:可以唱歌,感受重回十几岁的少年时光,暂时摆脱在工作和家庭中所扮演的备受限制的角色。一项调查发现,人们喜欢汽车,可以在里面喊叫(〃驾车时的诉苦〃)。可以有〃挖鼻孔行为〃(nose…pick factor),为了研究司机,在车内安装摄像头的研究者们使用了这个词。报道显示,不久之后,司机们就会〃忘记摄像头的存在〃,开始为所欲为,包括挖鼻孔。
古典情景心理学家飞利浦·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斯坦利·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关于心理学的调查表明,匿名现象让人讨厌的地方在于鼓励对他人进行侵犯。在1969年的一项著名的研究中,津巴多发现比起没有戴风帽的人,戴风帽的人被电击的几率要高出两倍。同样,戴风帽的人质比起那些没有戴风帽的人质更容易被杀害;那些被行刑的犯人要蒙上眼睛,不能看到对他们用刑的人。失去了人的身份,与人没有接触,我们的行为就丧失了人性。环境发生改变时,我们也随之变化。
在道路上情况也相似。没有风帽,然而我们有车做屏障可以躲避恶劣天气。为什么不超过那个司机呢?你不认识他们,可能再也碰不见。为什么不超过身边这个人?你又不住在这里。在一项调查中,研究者们设计了一辆车开到了十字路口处,停在了一连串不同的敞篷车前,那辆挡路的车在路灯变绿后有意地静止不动。之后他们计算这辆车后面的司机多长时间以后开始鸣笛,鸣笛多少次以及每次持续多长时间。比起那些叫不出名字而且把头抬得很高的司机,低着头的司机很久之后才鸣笛,次数更少,持续的时间也不长。可能是那些低头的司机心情好,不过结果显示匿名驾车提高了驾驶的冒险性。
◇欢◇迎访◇问◇BOOK。◇
第16节:为什么总是别的车道开得快?(6)
在路上驾车时,我们就像身处一个网上化名聊天室一样,不受身份的限制,混在一些人中间,只知道他们的〃在线名字〃(在路上,是车牌照)。在聊天室里,我们摆脱了正常生活的束缚,心理学家称之为〃网络无限制效应〃(online disinhibition effect)。坐在车里,我们觉得生活在电子匿名制的保护之下,起码可以做自己。人人都平等地享用这种表现空间,因此个人妄自尊大的情绪开始扩张。只要我们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合法,一切都是公平的。这也意味着我们是不幸的,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刺激我们,我们不会表现得像在正常社交场合那般斯文。我们的话语变得刺耳、粗鲁而且简短。说什么话都不必承担后果:就像在聊天室,人们不面对面地讲话,甚至可以不用思考就做出负面评价;他们可以〃惹火〃别人然后下线,或者向某人竖起手指,让他怒气冲天。
你盯着我看什么?眼神交流、模式化思想以及路上的人际交往
乔治:这个家伙一直盯着我看。
杰瑞:盯着你看,这我不喜欢,我总是这样看别人。
乔治:看看我,我是人啊,我和你一样!
…电影《宋飞正传》
电影《撞车》的开篇是一个洛杉矶司机的旁白,讲述的是一个撞车场面。〃在洛杉矶,没有人会撞到你。我们总是躲在金属和玻璃后面。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很难碰到别人,所以我们才撞到他们,这样我们才会有切身的感受。〃这种说法很荒谬,不过不失其真实性。有时我们在路上能遇到一些充满人性关怀的很震撼的瞬间。你无疑经历过这种经典场面:在你试图换车道时,你看着别人的眼睛,他们允许你插队。你朝他们挥了挥手,这充满着人性的温暖。现在,为什么这样做看起来很特别?是因为在路上的生活中人们通常匿名,还是有别的事情正在发生?
杰·费兰(Jay Phelan),一位支持进化论的生物学家,监督了杰克·凯茨所在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几栋大楼的建造工作。当他骑摩托车穿过洛杉矶市时,他经常思考道路问题,〃我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