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左氏说项,绕袭遇伏(第2/4 页)
家举动。冀叔为左氏修史,当知其时驻军是五千八百六十五人,共八个千户所。卫所官吏来自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湖南,先后有范、姚、刘、陈、高等姓,如今这蒙化府倒有差不多一半是汉人了。蒙化府依例是土流合治,星海为土官,征募汉人怕是不妥吧?”
陈佐才沉思了一下,心知左星海话中所隐含的意思,便不催逼,也不保证,岔开话题,就着檄文向左星海打听详细信息。
“两日下永昌,两日破下关,一日陷大理,王师即便没有二十万,也有十数万之众,否则岂能如此强横?”左星海依着自己的判断说道:“吴三桂率主力已往征元江,若回师不及,这楚雄怕是亦难保。”
“楚雄一下,昆明便无屏障矣!”陈佐才一拍手。兴奋地说道:“滇西王师进迫,滇南元江举义,两面夹击,滇省光复指日可待。”
“怕不是那么容易。”左星海已经说动了陈佐才,便不必虚言以应,而是谨慎地说道:“吴三桂征剿元江的大军号称三十万,至少也有十数万,若退兵而回。再加驻滇满军,应可保昆明不失。”
“左老爷,你是不是还要观风向而动?”陈佐才有些不高兴,因为左星海似乎信心不足,便怀疑他是不是虚应王师,日后还要反复。
“明清征战,夹在中间实在是难做啊!”左星海由衷地抱怨道:“星海想来想去。亦想效其他土官狡兔三窟之策。冀叔见到岷殿下时,请为星海说项。蒙化左氏也要输民授地,在安南开枝散叶,以免战乱波及,有亡家之祸。”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在地图上看来,石屏城和元江城,相距咫尺。事实上。两地间的直线距离也不过只四十华里。但是,横亘在那里的却是群峰如林,道路蜿蜒曲折难行,甚至还有很多不毛之地。这也就能解释历史上清军重占石屏后,用了好几天才赶到元江的问题了。
诸葛亮在征南蛮的时候,也曾陷于这种窘境。但诸葛亮在焚香祈祷之后,有泉水涌出,有贤人指示他一条生路,而清军却不敢奢望有这样的好运气。所以,在得到石屏土官龙世荣的密报后。吴三桂很是犹豫了一番。
从石屏至元江,如果走正常路线的话,无疑便要经过义军设伏的老武山、大竹菁,从西北方向进抵元江。明知那里有伏兵,且地势险要,还要固执地一头撞上去,显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权衡之后,吴三桂选择相信龙世荣的密告。并修改了行军路线。一个连女婿、女儿都能出卖的人,不可能是间谍,不可能欺骗。而作为此次征剿行动的第一个收获,入赘龙世荣家的沐忠显和妻子龙氏被秘密向昆明押解。
有石屏的满洲军队在。既可确保后路,亦可对东面的蒙自形成威慑。先元江,后其他,吴三桂并没有改变其作战的主要目标。擒贼先擒王,这是必须贯彻到底的原则。再加上吴国贵的死,以及那封信的激怒,吴三桂恨透了元江,心中已经定下了屠城的血腥报复。
十月十六,吴三桂率大军出石屏,依旧按照正常路线向元江进发。按照龙世荣的指点,清军将在半路分兵,一军由龙世荣引领,走一条偏僻崎岖山的路,绕至老武山、大竹菁背后,将元江与老武山割离。吴三桂则自率主力直抵老武山,前后夹击,先消灭老武山的伏兵,再取元江。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保证粮道通畅,毕竟从崎岖狭窄的山路运输,要保证元江大军的供给有不少困难;第二个好处则是不用担心老武山的敌人在侧后捣乱,可以放心地进攻元江。吴国贵所部被歼灭,给吴三桂敲响了警钟,使他变得小心了许多,做出了相当谨慎的决定。
十月十八日,清军在龙潭开始分兵,吴三桂派骁将王屏藩为主,总兵马宁儿、沈应时为副,率领战兵一万五千人,辅兵两万,取道马宗岭山、擎天山,绕攻老武山。
历史似乎在某个局部又走回了原来的轨迹,龙世荣惧于清军势大而叛变,老武山设伏为清军所获悉,龙世荣引领清军绕离伏兵,这些都发生了。但结果还会与历史一样吗?
十月二十,绕袭老武山的清军终于翻过了马宗岭山,进入了擎天山山区。
山径崎岖而狭窄,象长蛇一样,在乱山中蜿蜒着向前伸展。很多地方只能容许一个人通过,数万清军不得不摆成单行。没有左卫右卫──山峦陡削,排成单行,通过已是困难,不可能再有侧面掩护。
经过马宗岭山时便是这样的情况。起初,王屏藩等人都有一种难以掩饰的紧张,时时都提心吊胆,害怕遭到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