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2/4 页)
,为国子博士。此人颇有才华,去年西游长安,曾奏太平十二策,但是圣人没有接受。后来得薛道衡大人推荐,任蜀郡书佐。他又不满意,就弃官而归。
如今在于仲华先生身边学易,此前多次登门,说要向你讨教,但被颜先生拒绝……对了,他兄弟也挺有名气,去年和他一起去长安时,还被越国公赞为‘神童仙子’呢。”
言庆觉得,越国公杨素口中的‘神童’,可真不值钱。
据他所了解,韩擒虎的侄子李靖,被杨素称赞过,蒲山公李密,也被称赞过。再加上之前的颜师古,还有言庆自己……哈,原来神童还真不值钱,到处都是神童。
“他兄弟叫什么?”
“好像是叫王绩……”
“哦!”言庆心里突然一咯噔,王通……想起来了!
王通的兄弟王绩,后世称之为五斗先生,曾留下过一篇《五斗先生传》,还被初唐时期太史令李淳风称赞为‘酒家之南董’。至于王通,名气也不小,死后被尊为‘文中子’。但真正让言庆记得王通这个名字的,并非王通,而是他的孙子,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这个人,可没有‘文中子’的风范啊!
想言庆一个小孩子,他王通的年纪应该也不小了,居然跑来要和言庆讨教?说好听了叫讨教,说难听一点,那就是踢场子。这么一个人,真的是王勃的祖父吗?
郑言庆当时就对这王通,看低了几分。
这才一大早,就有人登门了!
郑言庆有些不高兴,于是迈步走上门阶。门子是郑大士送过来的健仆,名叫郑福。
差不多快五十岁的年纪,不过身体挺好,也颇有眼光。
他老早就看见了言庆,连忙跑过来,“少爷,您这一大早跑哪儿去了,家里来了客人。”
虽说已经有些日子,可郑言庆听别人叫他‘少爷’,还是觉得有点古怪。
两个月前,他得叫别人少爷,如今别人却要叫他少爷。这种身份的颠倒,让他很不适应。不过他知道,他必须要适应,因为他现在,不再是郑家的家奴,而是郑氏族人。
“是什么客人?”
“哦,有小公子和徐少爷,还有两个人,我不太认得。”
徐世绩?郑宏毅?
他们怎么来了……
言庆道了一声:“福伯,辛苦了!”
然后迈步往里面走。殊不知,这一句福伯,让老头子顿时精神抖擞起来。都说郑少爷性子古怪,傲慢,现在看来,却不是这样。至少在安远堂,那家少爷会叫他一声福伯?
郑福的这点心思,言庆自然不知道。
他才走进前堂,就听里面传来一阵熟悉的笑声。
“杜大哥!”
言庆一下子就听出来了那笑声是发自何人。莫非,是杜如晦和张仲坚过来了?
他三步并作两步,跑进了前堂。
只见杜如晦一袭青衫,足蹬黑靴,正在和郑世安说话。
在他身边,作者一个年纪和他差不多大的青年,一脸庄重之色,也是青衫黑靴打扮。
与杜如晦不一样,青年看上去似乎不太喜欢说话。
徐世绩和郑宏毅在一旁坐着,不时还能和杜如晦交谈两句。可那青年,似乎不愿开口。
“言庆!”
杜如晦很高兴,跑上前一把将言庆抱起来。
“哈,你这是跑哪儿去了?”
“我去河堤上晨练了……”
“嘿嘿,让老杜看看。恩,这才几个月的功夫,你可是长高了不少……也更有名气了,现在整个关中都在谈论你的诗,你的字。昔日的小家伙,如今可成了大名鼎鼎的鹅公子了。”
杜如晦这一通夸,让言庆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他下来后,又和徐世绩打了个招呼,然后向郑宏毅一欠身。
“小公子,你也来了!”
郑宏毅用力的点头,“言庆哥哥,颜先生说,以后下学了,我可以过来找你读书。”
“读书啊,还是听故事?”
“恩,恩,先听故事,再读书。”
很显然,一个多月前的那一场争纷,并没有影响到郑宏毅对言庆的态度。他还是和从前一样,开口叫言庆‘哥哥’。殊不知,当初正是因为这一声‘哥哥’,让崔夫人下定了决心。不过现在倒是无所谓了,不管怎么说,言庆归宗后,这声‘哥哥’,还担当的起。
“言庆,之前的事,我不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