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页)
【专题】
作为一种中道的要求,〃以法为师〃要求企业应重视制度建设,应依据标准来管理,使得企业成为一个秩序井然的组织。它应有一个很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根据原则来用人,以纪律来保障行动的效率,并努力避免主观随意的管理。
◎ 依法治企
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似乎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要求。实际上,在法制化或法治的进程中,对企业制度和文化应有更丰富的理解;应考虑把法律和道德作为彼此共存的、相互支持的制度。企业的员工需要职业道德,也需要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的约束。所谓制度,就是系统化的规则,而职业道德、政策、规章制度和操作标准,就是企业的制度。
企业的法制化和社会法制化是一种对应关系。遵循道德和法律的准则来行为,这是一个法制化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提倡尊重法制的文化,并且要努力去实现法制化,即依法治国。而〃依法治国〃与〃依法治部门〃、〃依法治企〃其实是类似的。在〃治企〃的问题上,它既要靠社会的法律制度,也要靠企业的规章制度;或者说,无论是社会上的规则还是企业里的规则,都要遵守。例如,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规则,依法经营如照章纳税也是市场经济的规则。就道德来说,一般意义上的道德义务大体上与法律准则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从二者的优先关系上来说,凡是有法律准则的地方,都要以法律准则作为解决冲突的依据。就此而言,依法治企具有更加切实的约束力。
法治要求企业管理要遵照标准来进行。或者说,企业里的法制化体现为严格依照标准或规范来进行管理。因此,法制化就是规范化或制度化,也包括核心价值的制度化等等。法制化中的规范管理首先要求管理者有严格照章执行的意识;其次要有很明确的管理标准,包括竞争上的标准,不能够随意废弃并打破标准。规范化或制度化管理的最大好处就是有效率。规章制度看起来很复杂,但如果把各种规章制度之间的协调性问题解决好,它反而使得管理更有效率。总之,法制化要求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只有一个标准;没有人高于这个标准,也没有人低于这个标准。
法制化要求同等地实现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法制化不只是涉及到人们权利实现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人们义务的履行;或者说,它不只是要求对人们权利的保障,也要求人们约束自己,并履行自己的义务。一个人如果不履行自己的义务,他就应受到惩罚。比如说,在危机发生时,在某个岗位上的某人悄悄地逃跑了。在法制社会,逃跑至少是一种渎职行为,要受到很严厉的惩罚。所以,法制化要求人们的职业化,要求人们有很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与法制化是一体的。我们过去讲道德,比较重视个人自觉,或者是依靠社会舆论的推动,但却忽视了有些道德如职业道德是须由法制来做保障的。在企业里,情况也是一样的。一个人的职业道德要靠规章制度去维护、约束,而不能仅仅靠他的自律。可以说,法制化对于道德的实现实际上起到了一种很重要的辅助作用。有些道德的实现要依靠自律,但职业道德却是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或制度所强制要求的一种义务。例如,在事关他人安危的岗位上,一定要强制工作在这个岗位上的人坚守自己的岗位,负起相应的责任。总之,法制化对一些重要的道德如职业道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支持或保障。
▲BOOK。▲虹桥▲书吧▲
第32节:第五章 以法为师(3)
企业管理最终要走法制化或规范化的道路。从这一点来说,社会上存在的〃官商结合〃现象本质上是一个社会走向法制化之前的现象。从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来说,过多地依赖政府对企业的扶持,企业会缺乏竞争力,最终会长不大。所以,企业经营最终应突破传统文化或传统商业文化的路子。传统商业以家族企业为主,但今天可以有很多的选择。比如说,有很多专门学管理毕业的人可让企业去挑选。未必就要选取这种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或者即便选择这种模式也不一定是传统方式的。可以从一开始就采取比较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其中的家族成员可以作为控股股东,而不一定作为主要的管理者。
法制化对企业管理的要求最主要的体现为要制定标准、懂得规则。不少企业的规则很不明晰;或者不能做到把制度或准则与核心价值形成一体。如果企业的制度或准则与核心价值之间没有关联,那么就会影响人们对核心价值的重视。企业管理所涉及的制度或准则可分为原则和规则;而核心价值是制度中的原则,是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