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页)
的天空崇拜。
《西游记》的作用吴承恩也隐隐感觉到了我们的这个假设。他在开篇写到: 〃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日: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生矣……故曰:人生于寅。 〃 吴承思将天地运行假设成按十二地支运行的圆圈,到五寅交会时,天与地交合,生出人间万物;等远行到戌会之终, 〃 则天地昏蒙两万物否也 〃 ;到亥会时,更是 〃 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故曰混沌。 〃 这里,吴承恩没有把天当成是虚空来描写,而是与地一样是两个独立运行的物体,只有到了一定的时候才会发生 〃 交合 〃 现象,就像哈雷慧星每 76 年飞临一次近日轨道一样,这里已经隐含着 〃 天 〃 是星球的思想。我们认为,吴承恩的这一思想并非出于自己的想象,正像他的其它神话故事一样,必定有深厚的民间传说作为思想基础,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在谈广意的中国古老民间传说。
天——月球
〃 天 〃 既然是一颗曾离地球很近的巨大星球,那么它究竟是谁呢?又到哪里去了呢?
在我国西南瑶族地区,有一则古老的传说:在远古的时代,天上只有太阳和星星,却看不见月亮。有一天晚上,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热烘烘、七棱八角的月亮,它不圆不方,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放射着毒热的光。
月亮离我们地球 38440 公里,它的大小是地球的 1 / 4 ,即直径 3476 公里,这么大一颗星球由于距离我们过远,所以看上去像一个大盘子。 1690 年,当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类才第一次清楚知道了月表地形的构成,月亮上有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和山脉,还有很大一片平原(月海)。可瑶族的这则古老传说里,说月亮七棱八角,分明指的是月表凸出的山脉和各种环形山,这只能在离月球很近的地方才能观察到,否则不可能有 〃 七棱八角 〃 的概念。另一方面,月球是个近圆的天体,可这则传说却说它 〃 不圆不方 〃 ,这进一步证明,当时月球离地球近到让人感觉不到它是圆形的程度。假如真是这样,有推能否定我们的头顶上不是山峦起伏的大地?如此,我们先民创造 〃 不 〃 和 〃 吴 〃 ——天字,不但有道理,而且是太形象了。
上古时的 〃 天 〃 就是月球,这便是我们的假设。大家试想一下:突然有一天,我们的头顶上出现了一个直径 3476 公里大小的天体,低得仿佛人一踮脚就能摸得着的程度,它遮住了天空和星辰,久而久之,它无疑就变成了人们眼中的 〃 天 〃 。由于这个东西太大,也离我们太近,那么不论怎么向远方眺望,它总是和地相连着,这与中国 〃 天地不分 〃 的神话是多么吻合!这样一来,你不论从哪座山、哪棵树的侧面望去,都会有同样一种感觉,山和树上顶着天、下接着地,人们由此想象:登上了山,爬上了树就到了天上去啦,这山和树多么像神话中的天柱,仿佛一碰断它们天就飞离了,这与共工撞到不周山导至 〃 天地分离 〃 的神话又何等相似。
我们惊呆了,谁能想到,在看似平谈无奇的中国神话里竟然潜藏着一个如此巨大的秘密,事实上,中国神话中的秘密远不止此。难怪一些美国科学家在仔细研究了中国上古神秘文化之后,感概万千地说: 〃 下一个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 〃 他们认为,揭开中国文化的秘密将会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明月几时有?
对我们 〃 天——月球 〃 的假设,可能会有许多人捧腹大笑,认为这是天方夜谭,说我们在编新神话。可能还有的人会说,月亮从来就在天上现在的位置,这是从太阳系诞生以来就如此,怎么可能来到地球很近的地方呢?那么,我们要反问,你怎么知道月亮从来就有呢?
我们现在确确实实知道月亮的存在是在文字出现之后,即大约距今 6000 年,那么在这之前天上有没有月亮呢?谁能回答。我们知道月亮的存在也依据于神话,那么在神话出现之前天空中到底有没有月亮呢?又有谁能回答。有人说,用大海潮汐对海岸的侵蚀可以证明月亮的存在。可现在也有一些科学家新近研究证明:大海潮汐的变化与月亮的关系很小,即使没有月亮,大海依然有潮涨、潮落的现象。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 1037 年 …1101 年)早在八百多年前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