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揉碎了。
冯姨娘不是傻的,不会明火执仗的找韩姨娘的麻烦,思来想去亲自去厨房煮了碗酒酿圆子,让丫头端着跟在自己后面,面带笑容的到了惜红院,要说这吴家的院子也有趣,姑娘们的院子名字都是一个字的,姨娘们的都是两个字的。
惜红院在扬州知府衙门后宅的东侧,紧靠着后花园,院子里有一棵数十年树龄的海棠,每天春天都开的极盛。
冯姨娘带着酒酿圆子来了,走的时候拿了几样绣样、一匹上好的苏绣粉红缎子,府里的人都说冯姨娘拿了芝麻换了西瓜,也有明眼人等着韩姨娘的后招。
可是这韩姨娘就是隐忍不发,十多天下来冯姨娘去了惜红院七八趟,趟趟都不空手,一回拿回去的东西比一回金贵。
吴怡却知道韩姨娘要出手了,韩姨娘到底年轻,她自己虽然能做到人前循规蹈矩一副不争的样子,说话行事以太太为尊,对众位“姐姐”极为礼让,然而吴怡暗自看着,韩姨娘院子里的人却行事日渐张狂。
果然,吴宪某日从前衙回到后宅,到惜红院打了个转就到冯姨娘的怜春院发作了一通,第二日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古董摆件像是不要钱似的流进了惜红院,有吴宪赏的,也有刘氏赏的,还有冯姨娘送的压惊礼。
韩姨娘这招以退为进用的好,可是却把自己的火力过早曝露在了更强的对手面前。
果然赏赐事件的下午,小孙姨娘带着几双亲手做的鞋,亲手绣的抹额到了正房,正巧那天下午吴怡也在——好吧,她是没事闲的想看戏,听说孙姨娘要到正院去,带着丫头跑到正房看热闹的。
小孙姨娘来的时候吴怡正在榻上逗九妹玩,她这个九妹长得太可爱了,雪白粉嫩的一团,爱笑又不认生,耳聪目明的,听到一丁点动静眼睛就知道跟过去看,奶娘也会打扮她,给她穿了一身的红色绣了暗金色牡丹的杭绸小袄,脖子上挂了纯金的长命锁,手上戴着赤金镙丝镯,镯上挂着三个小铃铛,随着她的动作响个不停,眉心中点个梅花形的五个点,可爱透了。
吴怡一边牵着她的手逗着她,一边听着刘氏跟小孙姨娘说话,两人在众人面前看起来淡淡的,私下里说话却没什么顾忌,透着股亲近。
“太太最近可是轻减了不少。”
“是吗?”刘氏摸摸自己的脸。
“可不是,脸颊上的肉都没了。”
“我倒盼着腰上的肉没一些,到底是六个孩子的娘了,比不得你们年轻,这回生完老九怎么样也瘦不回去了,倒是你,身段还是那么好。”
“是太太疼奴婢,把八姑娘抱到身边养着,让奴婢躲清闲,又把阿胶啊、人参啊不要钱似的送给奴婢吃,奴婢才能恢复的这么快。”
“过了端午我就要带着孩子们回京了,八姑娘跟九姑娘都太小,我舍不得让她们车马劳顿,我把她们都交给你了。”
“奴婢一定不辜负太太的重托。”
“我这次不到八月底不会回来,家中必有人要生事,你且记住,看护好两个姑娘是正事,别的等我回来自会给你做主。”看来刘氏是要让小孙姨娘按兵不动了。
“太太走后奴婢一定关门闭户,守着两个姑娘。”
“那倒不必,这宅子还姓吴,你是吴家的堂堂正正的姨娘,又是我屋子里出去的,咱们不惹事,可也不会躲着。”
“是奴婢想左了。”
“你是个聪明人,又素来熟知老爷的脾性,老爷这人在内宅里看着软和,实际上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大事上从不出错,但是现在他被美色所迷,又正是新鲜的时候,若真是出了大事,不必瞒我立刻差人带信上京,我自有决断”
“是太太,奴婢一定不负太太所托。”小孙姨娘又跟太太扯了几句闲话。
“你去看看八姑娘吧,这么久不见你一定想的慌。”刘氏打发人领她去看八姑娘。
“老五啊,你要记得,宁可跟聪明人为敌,也不能与蠢人为伍。”刘氏坐到两个女儿旁边,摸着吴怡的头说。
“哦?”
“咱府里最精的两个姨娘可巧了都姓孙,若不是知道她们的底细真像是一家出来的,精人知进退,知礼节,不管什么事一点就透,不会越界,行事也好预测,蠢人嘛……累死你也想不到她会出什么昏招,事到临头反倒容易被她所累。”
看来刘氏还是把姨娘们当敌手啊,也是,正室跟小妾的矛盾永远是不可调和的,但是两位姨娘有天然的弱势,又因为有了儿女而必然把自己的利益跟吴家的利益捆在一起,为了儿女的前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