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第3/4 页)
承刚要说什么的时候,宋锦河却先开口了,“我们到了北平后弹药可以马上得到补充,你们在这里,阎锡山可是不会放心的,这股日军被消灭了,你们就得不到弹药补充了。再说我们轻装出发还要快点……”邓小平知道他说的实情,八路军也需要这批弹药,“那就多谢宋师长,多保重,抗战胜利后见!”
看见长冶县城,通口终于松了口气,这些日日夜夜,从娘子关一直杀到长冶,绕过了重兵把守的太原,损失了七万重兵,总算暂时把尾追不舍的追兵甩在了后面。绝境逢生的日军,军纪一下就混乱了起来,只要是路过的村庄,全部被摧毁。通口知道这些精神一直紧绷的士兵需要放松,对他们强奸、抢劫从不做约束,并指使士兵劫掠必要的生活物资,沿途焚毁路过的所有村庄,屠杀掉所有村民,防止走漏自己的行踪。
由于发起攻势的突然,在间谍和汉奸指引下,毫无准备的守军很快就溃不成军,通口李一郎也在进入山西境内头一次大张旗鼓的攻陷一座县城。日军进城后,粮食几乎被他们洗劫一空,所有人家里的牛、羊、马、驴都被他们征用,得到了他们所需的补充后,他们迅速的撤离了长冶,不知所踪。长冶守军溃退几十里后,发觉日军并未追赶,指挥官派出几个胆大的化妆潜入城内才发觉日军早已撤退。守军指挥官大喜,感到前途一片光明,立刻向太原报告:日军袭城,经浴血奋战后终将日军击退……
当追击这股日军的部队赶来的时候,只看见被洗劫一空的城镇,这数万刚刚补充完毕的日军却悄然进入了河南境内……
注:
国民党称之为“协粮”,实事上从八路军被改编到四一年“南事变”爆发前(四零年底),国民党一直给八路军提供这种“协粮”军费,但“协粮”不包括武器弹药。在国民党停止供应后,边区这才提出了“精兵减政”、“艰苦奋斗”,并进行了“大生产”运动。此时朱、周、叶等军政领导均自己劳动,提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连衣食都无法保障,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了陕北之贫瘠,对外依赖甚大,连军队都难以养活,更不用说发展壮大起来。
PS:最近朋友结婚,自己也挺忙的,这个月保证十章,下个月尽量增加,争取十万以上。lt;/divgt;
第三部 第三部 第三章 海校
蓝的海面上,军港内军舰早已不见踪迹,寂静的校园到亮的军号和出操声。面临毕业的学员都在思考自己的出路到底在那里,民国原本弱小无比的海军在淞沪苦战中几乎已经名存实亡,所剩不过闽系执掌的几艘老式军舰。闽系所在的南方有马尾海军学校和黄埔海军学校,况且不论他们有无能力接受,长期以来派系纷争严重的闽系主掌的海军中,北方的青岛海军学校学员是最受排斥的。
能够进入青岛海军学校的无一不是各地优秀学员,国民政府陆军兵员良不齐,对军校可丝毫不马虎,就连最容易进入的陆军军校招收普通学员也是十分严格。在初级军官中军令非常严明,陆军尚且如此,更不要说要求更加严格的海军和空军学校了,除了要求高中毕业,考试成绩要优秀外,身体要求更是严格,甚至空军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相貌不佳者拒绝入学,能进入这些学校的都是中国各地素质比较高的学员。
海军由于从北洋时代的传统,从普通的士兵到军官从不招收毫无文化之人。当年北洋舰队对下级军官和普通水兵的要求也是极为严格的。在招兵时,除检查身体之外,还进行文化考查,上舰之后还必须学会英语。北洋舰队的军官,基本都是福州船政学堂等海军学校的毕业生。高级军官即主战军舰的舰长们几乎清一色都是赴西欧留学海军回国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北洋舰队的官兵素质,在中国近代军队建设史上是史无前例地。
在民国海军学校中。英语是军官们必须要熟练掌握地。他们进入军校第二年开始,所使用的课本大多是英国皇家海军原本教材。卢东阁收拾好了行李,最后望了一眼生活了四年的校园。背上行李走入了每日训练地大操场,全校官兵都被集合起来。青岛市长,青岛海军学校的首任校长沈鸿烈走上了讲台,在操场集合的海军学员们,这才愕然发现自己身边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学员打好了背包。
军校严格的纪律让他们把自己的疑问埋在肚子里,认真听起沈鸿烈地讲话。“各位尽职的教官和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站在这里给大家讲话。从民国初年于日本海军学校毕业归国,至成立东北海军和海军学校,训练出了大批合格的海军军官。今天第四期的学员们即将毕业,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和日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