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聪明的。在写作时,他一方面恪守传统文学的创作手法——刻画人物,摹写细节,雕琢内心,深入情感里面的幽曲;同时也摒弃了不符合现代生活节奏的冗长的景物描写,累赘的议论与见解。他认为,网络文学的优胜之处,比如设置悬念,让情节生动,节奏明快,价值观念的表达真实自然,从而与现实生活相互呼应,是完全应该的,因为这是吸引读者的有效手段。
我赞同他这种观点,我始终认为,小说的生命在于阅读,我不相信哪一位作家希望自己的作品无人阅读,而网络小说在这一方面的成功,应该说为从事文学的作者提供了某种启示。文学如果插上网络的翅膀,又会怎样?禾丰浪的成功似乎说明了这个问题。这就不免令人想起西方哲学家说过的两句话。一句是“阳光之下没有新鲜事物”,一句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很愿意把这两句话赠与丰浪,祝他在日常的生活中开掘崭新的含义,从而创作出不断超越自己的精彩作品。
王 彬
2009年7月22日
(注: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飞扬青春的生命礼赞
禾丰浪,一个我素未谋面的后起之秀。我“认识”他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友人张志霞的鼎力推荐;二是这个小说成为了桥梁。
只要你认真去读《 一边享受 一边泪流 》这部小说,你就会感受到它的真实,因此说它是“打工文学”中难得一见的好作品。质朴的文字、简洁的描述、动人的情感、曲折的情节,真实地还原了南下打工一族的生存态势。小说不仅仅见证了几个年轻人青葱岁月的人生历程和情感纠葛,更准确地阐述了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情感与理想、梦想和现实撞击之后所迸射的绚丽的火花。人心的多变与人性的多面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我一直认为文学作品应以情取胜,言之有物,让人读后能感同身受。越是平凡的,越是大众的,流露出的真实情感越能打动人的心灵。普通百姓是我们最好的生活素材,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每个人都是一部厚重而精粹的小说素材。只需要我们的作家用眼察看、用心品读,便能挖掘出无穷的创作资源。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壮举,南方城市便吸引了无数有志者的目光。千百万的打工者绝大多数选择青春飞扬的时节漂泊异乡这片热土,投身改革的洪流,改变人生的轨迹。其间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感人故事。一个小小的机缘却从此改变命运。多年前,《 外来妹 》《 情满珠江 》曾经在国内掀起收视高潮,正是因其强大的震撼力俘获了无数的热血青年。多年来,我国南方城市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纪元。打工者仍然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但是,却没有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打工者的命运。“打工文学”进入一个断层,实在令人扼腕而叹!
令人惊喜的是,《 一边享受 一边泪流 》正逢其时,应运而生。程小丰的多情重义,泓的善良上进,豆豆的柔情若水,还有令人捧腹的肥牛等给人印象颇深。此外还涉及台湾老板、香港丽人和草莽英雄等各式人物。他们或虚善,或好财,或急公好义,无不栩栩如生。全书洋洋近六十万字,堪称南中国新时代打工一族的浮世绘。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不仅仅是主人公对过往青春的感悟和铭记,更契合了我们每个人对青春的追忆和缅怀之情。
无数人曾经拥有青涩,感受迷惘,触摸到奋斗的伤痛。生活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让我们品尝苦辣酸甜的百般滋味。生活,就是一边享受,一边泪流。惟其如此,人生才能承受成熟的洗礼,感悟生活的真谛。
我相信,每一位读者能够从小说中找到自己或深或浅的影子。作为都市题材的小说,《 一边享受 一边泪流 》不是凭借低级趣味或者制造噱头来吸引眼球,而是纯粹依靠自己独有的魅力牢牢地吸引住读者。情感世界的复杂多变,当今社会人心的浮躁喧嚣,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二元对立论思维就可以解决的根源。经济的多元化,人性的多面性,曾踌躇不定、罪孽深重的爱情找到了心灵的救赎,情感的最后归属也是人心的最后皈依。或老或少、或男或女的读者都能在阅读这部小说的同时发现小说之外的更多关于自身的考问。
不能不提及的是本书的作者禾丰浪。作为一个本土作家,生于斯、长于斯的禾丰浪对东莞这块打工的热土,饱含深情,默默地用文字诠释一个作家对其蕴涵的深情厚意。禾丰浪是一个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