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1/4 页)
方行子说:“你说说,我听了能过关才行。”�
原来是离间朱棣父子骨肉的计策。朱高煦有能力,野心也大,他跟前有个叫黄俨的太监,专门给他出坏主意。朱家三兄弟向来面合心不合,朱高煦与朱高燧联手,经常构陷世子,无非是想夺继承权。如果在他们兄弟之间施以反间计,点一把火,内部一乱,朱棣必垮。�
方行子觉得这是一厢情愿,由谁反间?怎样施行?�
柳如烟得意地说,由皇上施行啊。可由皇上草拟一封密旨给世子朱高炽,再把风声通过黄俨透露给朱高煦,朱高煦必告诉朱棣,朱棣一起疑心,怕老巢有失,必回师北平,官军的粮饷之道也就通了,围也解了。如果他们父子自相残杀就更好了。�
方行子也觉得可行。她说:“这真不失为良策,你可为皇上分忧了,皇上一定能采纳。但朱棣未必上当,他的精明远在常人之上。”�
五
一堆篝火升腾着,朱棣和儿子朱高煦对坐在彰德城外一条小河畔的草地上,小河在他们面前滚滚流过,河中倒映着篝火的红光,两匹马在河边安静地吃着夜草。�
朱棣说:“你上次若不冲阵救我,我几乎就出不来了。你这是第二次救我了。”�
朱高煦说:“没听说吗?上阵还靠父子兵啊。”�
朱棣说:“人啊,很难十全十美,你哥哥比你有学问,武功不行,每次征战,只能令他守城。你倒是勇武过人,又没有你哥哥的沉稳、练达。”他尽量做出一碗水端平的姿态,不使朱高煦过度地想入非非。�
朱高煦很敏感,立刻想到,父王对那天的许诺又后悔了。�
朱棣说他这几天反复想,倒不是后悔,他那天说的也是真心话。但这是个很棘手的事。�
朱高煦有些怨艾情绪,他就知道朱棣会这样。想当初,太祖高皇帝就一直在长幼之间徘徊、犹豫,最后还是遵从了历代祖制,不管嫡子、嫡孙是不是白痴,也要扶上天子座,如果照他本意,一开始就立父亲为太子,天下哪有今日之动荡?这是对朱棣的旁敲侧击,促他当机立断,别学朱元璋的举棋不定。�
朱棣还听不出来吗?朱高煦说的何尝不是?但世子处事恭谨,德行操守都好,且守北平有功,挑不出过错而废了,恐天下人不服。朱棣说容他再想想。�
朱高煦趁机进谗,他倒不是非当世子不可。但他说父王并不知道世子为人,光看表面是不行的。他广交燕王府属官,甚至跟朝廷 的许多人也眉来眼去,朱高煦看他是居心叵测。�
朱棣说:“你不要这样说你哥哥。他和朝廷 人交往,也是多一些回旋的意思,我是知道的。”他这么说,也是有意和缓他们兄弟之间的剑拔弩张气氛。�
朱高煦便不再言语。�
留守北平的世子朱高炽每天十二分小心地处理公务,大事小情都向徐王妃和道衍通报,他深知自己处于狂涛巨浪的漩涡之中,危机四伏。就是这样,他还是难免被猜疑、构陷。�
这天,他监督着给彰德前线发了一万石军粮,又带人巡了城,到母妃宫中问了安,报告一些事情,然后才回到寝宫,已是黄昏后。他简单吃了一口饭,便到书房,点起灯,在灯下看书。�
属官汤宗进来说:“世子容禀,有一个从南京来的信使,自称是当今皇上差遣,说有一封绝密御笔信函给世子。”�
朱高炽未加思索,说:“叫他把信呈上来。”�
少顷,那送信人被带进来,原来又是程济,事无巨细,朝廷 有事,总是派他出使。程济双手呈上信。朱高炽看了看被火漆封着的信,打量着他,问:“你叫什么?”�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永乐大帝》第五十章(12)
那人说:“下官程济,是翰林院侍读学士。”�
朱高炽又问:“这信是皇上手书御笔吗?”�
程济答:“是。”�
朱高炽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又问:“你知道里面是什么内容吗?”�
程济答:“我怎么会知道?”�
朱高炽并没当场拆读,只是说:“我知道了,先生一路辛苦。请下去到会宾馆安歇。”�
程济说:“世子大人如有回信,下官可以等。”言下之意是,如无复信,他就要打道回府了。�
朱高炽含糊地说他看了再说。�
程济告辞退下后,朱高炽吩咐汤宗,派人盯着程济,看他还与什么人见面。他所以这么警觉,是感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