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4 页)
恬大将军领兵三十余万,到塞外修筑长城。时值寒冬腊月,雪花飞舞。蒙恬大将军又征调大批百姓苦力,决定在如今的朔州市修一座城池。不知是何原因,第一天修起来的城墙,到了第二天就塌了。再修,还是如此。蒙恬将军亦毫无办法。
话说有一天,塞外又飘扬起漫天大雪。第二天,就在人们划线修城墙的地方,突然飞跃出一匹神马。人们都很惊诧:这匹神马从何而来?这匹神马又去往何处?只看见雪地上留下一窜马蹄印。然后,人们跟着马蹄印修筑城池。然后,城墙不再倒塌。
人们为了纪念那匹神马,就称这座城为马邑县。
在老家,马尾巴的尾,不念尾,而是念邑(音同姨),属于方言。人们所说的马邑县,就在如今的朔州市。在忻州城的正北面,距离忻州大约一百三十五公里。
有关这个传说,《搜神记》里还有文字记载:秦时筑城于武周塞内,以备胡。城墙成而崩者数焉。有马驰走,周旋反复。父老异之,因依马迹而筑城,城乃不崩,遂名马邑。其故城今在朔州。
之所以写以上文字,我是想引出下文,并由此引出我村张姓始祖:张兴。
我对有关张姓始祖的所有传说深信不疑。前辈的兰品竹质,前辈的文功武略,在我看来,无疑是催我奋进的一声战鼓,是催我自新的一面镜子。
我不知道始祖与他上表兄邢玉,从朔州马邑县圪针沟动身来忻州那天,是明朝洪武初的哪一年?
据同族伯父张尧(出生于公元一九一零年,于一九六七年农历三月初六下世,享年五十有七)一九六三年记载,是洪武四年(公元一三七一年)。
据同族伯父张宝林记忆,是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
据异族叔父邢登云(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三日出生)家茔上的文字记载,是洪武二年(公元一三六九年)。
在二零零五年六月十二日《忻州日报&;#8226;文化旅游周刊》第三版头条,有彭兴伟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家谱、历史和民俗》。文章的第五自然段里,有这样一句话:“……《张氏家谱》载‘明朝洪武二年(1369)春由朔州马邑迁忻州郡里’,《陈氏族谱》载‘明朝洪武二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处迁移忻州’。这与《忻县志》记载的这段历史相符。”由此推理,始祖极可能是洪武二年迁居忻州的。而且,彭兴伟先生进一步指出忻州张氏迁居时间为“明朝洪武二年春”。
四种说法,唯有异族叔父邢登云家茔上的文字可信,因为制作那茔的时间是民国十一年,也就是公元一九二二年的事情。还有彭兴伟先生这篇文章:既然先生这样讲,肯定有先生的理由。也就是说,始祖可能是公元一三六九年迁居忻州的。或许是一三六九年至一三七一年中的某一年。具体到这三年中的哪一天?因无确切的文字资料说明,我就只有猜想了。
猜想那天阳光明媚。猜想那天始祖与亲人们分别时的悲伤情景。猜想始祖身背家佛观音徒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