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扎特,杀死他的原因是这个作曲家在歌剧中透漏了共济会的一些秘密,有叛教的嫌疑。还有一种说法称莫扎特之死只是共济会阴谋的一部分,因为没多久,瑞士的斯古塔夫三世和奥地利的莱奥波尔多二世也被神秘暗杀了。
这些都只是猜测,布朗也可能正在考虑其他某个根本与此不相干的秘密组织,但共济会一直引以为荣的众多一流会员——包括三分之一的美国总统——其中的故事、无法参透的谜团、刺激的历险场景和紧张的故事氛围足够让一百个兰登去体验了。
。 想看书来
后 记
《达·芬奇密码》出版仅仅两年,先后被译为44种文字,全球销量达2500万册之巨,仅在美国本土就售出了1000万册。
毋庸置疑,在今后的作品中,布朗仍会把写作重心放在科学和宗教的争端上,因为对这个主题的迷恋已深深根植在他的灵魂深处。
在2005年夏公布的《福布斯美国名人榜》中,布朗名列第12位。这一数字如实地反映了布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布朗并非第一个因为写了一本红极一时的名作而迟迟不敢推出下部小说的作家。毕竟,完成前三部作品的时候,他还寂寂无名,无须为书中的每个字负责,无须在意评论家、书迷、书评家或是小说中提到的各个团体会作何感想。但是现在可不一样了,人人都在看着他呢。
尽管如此。每当出现在公共场合,布朗总是表现得跟以往一样从容自若,处变不惊,仿佛大千世界中,就没有什么他顾虑的。
归根结底,《所罗门钥匙》的一再延期仅仅出于一个原因:正是这个原因促使布朗动笔创作小说。“我想写出我自己喜欢看的小说,”布朗说,“我的目标就是,当读者翻到最后一页,仍然觉得恋恋不舍。合上书本,他这才意识到,‘天哪,我学到了这么多东西’。”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运筹帷幄(1)
回到家乡的布朗在母校争取到了一份工作,教授英文。为了增加收入,他还在一所学校讲授西班牙语。他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往返于这两所学校之间,风雨无阻。
布朗认为他的新书《需要躲避的187种男人:爱情受挫的女人的救生指南》会销售的很好,他和布莱斯把他们在洛杉矶见识过的形形色色的人,以及男欢女爱的技巧都写了进来。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决定使用丹妮尔·布朗这个让人误以为作者是位女性的假名。
这本书中有不少出彩之处,但是书的销售情况却并不理想。不过布朗和布莱斯的意志没有因此而消退。
1993年的布朗一边忙着教书、写作,一边忙着制作新CD“天使与魔鬼”。他打听到有位哥特派艺术家擅长设计对称字体,即一种无论如何颠倒来看都完全对称的图形。布朗认为,如果能把这种图案用在专辑的封面上,肯定会与众不同。
“天使与魔鬼”是丹·布朗的最后一张音乐专辑。虽然他已经全力以赴,但他仍然不愿为了名利向音乐界的陈规陋俗低头。布朗的音乐生涯告一段落,但是世界将出现一位成功的作家。
1995年,丹·布朗开始动手撰写第一本小说——《数字城堡》。
1995年一个春天的清晨,两位来自情报局的特工突然出现在埃克塞特的校园里。二人告诉校长他们要见一位特殊的学生,因为他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这话立刻传遍了整个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在猜想这个可怜的孩子到底干了什么。
事情终于水落石出。原来这个男孩在前一天晚上用学校的电脑给朋友发了封电子邮件。在邮件里,他对美国的政局大发牢骚,还说他完全容不下克林顿,恨不得马上干掉他。为了核实情况,情报局不得不专程跑一趟。男孩慌慌张张地解释说,自己只是一时冲动,说了句气话。事情到此就结束了。
布朗弄清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万万没想到美国政府竟然无时无刻不在监视公民的一举一动,像手机、电话、电子邮件这样随处可见的日常通讯交流都被他们尽收眼底,而且一切还在悄然进行。虽然国家安全局曾有意录用他的父亲,但布朗声称这是他头一次听说这个部门。在此之前,他从不认为会有一个政府机构打着保卫公民安全的幌子,秘密监视公民的个人隐私。同时,布朗也十分好奇情报局是如何把一条有用的信息从成千上万条无用的网络信息中分拣出来的。
之后布朗了解到原来国安局是通过一种类似于“嗅探器”的程序分拣信息的。这种程序可以用来检测包括电子邮件在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