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 页)
的打孔胶片看起来似乎是坏了。
“你看照片上的难民会不会就是这些人?
”万回揣测。
刺青嗯了声,道:“你继续。”
万回只好继续。
接下来是份公文,当中记录的证词,表明大约有近两千名迁移民众,并没有在西伯利亚的终点站进行登记,也就是说,最终他们并没有抵达西伯利亚,而且沿途没有任何一个递解站记录过其中任何一人的难民证或疏散证。
这两千人从迁移一开始,便凭空消失了。
他们的失踪似乎并未引起当局任何一个部门的关注,甚至在许多资料中,他们的户籍信息已被彻底删除,没人承认,也没人能证实,这两千人曾经来到过这个世界上。
传言当然还是有的,有人说曾在阿富汗境内见到过这群人,就是说他们从里海横穿过了中央沙漠,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也有推测他们前往同为伊斯兰教的伊朗避难,那么就需翻越大高加索山脉到埃里温,然后才能西行进入伊朗。但伊朗方面表示从未接收过类似难民。
于是这些人人间蒸发了,没人知晓发生了什么,也没人再寻找过他们。
现在万回简直可以笃定,照片上那支队伍,正是那失踪的两千人了,不论人数还是打扮,看上去都相当吻合。
万回把情况告诉给刺青,他认为这些平民肯定是被军队胁迫去了某个地方,然后才发生了照片上那幕骇人的场景。虽然他仍不明白其中原委。
胶片扔进了废液池,看来修复无望了。刺青坐下来,“想听我的观点吗?”
他拿起另一张他已译过的文件照片,划出一个词——Spetsnaz。
“由‘spetsialneo naznachenie’组合成的这个词代表特别目的,reydoviki表示部队,这份文件显示有一支来自白俄罗斯战区的Spetsnaz旅执行了一项最高任务,并集结了海军步兵的防化连,秘密押解由两千两百四十名车臣人组成的难民队伍,向北到达乌克兰。”
“就是说他们其实没去西伯利亚。”
刺青表示这份文件没被销毁实属奇迹,可惜照片并没拍全。“剩下我只能推测,”他说,“他们被送往乌克兰境内的某个核设施,”照片依次在桌上排好,最后是那张带有简图的照片,“某个实验性核设施。”
“他们拿他们作实验?”万回以为这种事只会发生在比如日军侵华时期。
“而且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