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学校的操场内挤满了学生、老师、家属和避难的市民。整个操场乱作一锅稀粥。这时的威州中学立即启动了“威州中学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各中层干部第一时间赶到操场——
德育处主任张戈斜扣衬衣扣子,通过哨声指挥、安定学生。
副校长龙绍明戴着一副女式学生近视眼镜,手握半导体话筒,嘶哑着喉咙高呼:“各班同学,按升旗仪式队形站好!”
工会副主席曾茂蓉反穿着衣服,分不清正反面和前后领口,一直把守在操场出口疏散学生。
校长周秀华满脸尘土、满口泥沙,脚踩一双破旧棉拖鞋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
地震时的他们如此狼狈,但由于应急预案启动及时,领导班子指挥得当,威州中学创造了全校3000多名师生及家属无一人伤亡的奇迹!
因岷江上游被堵,汶川岷江河道断流,威州中学毗邻岷江,洪水随时可能到来。为确保师生安全,学校领导班子组织全校教师带领学生向姜维城山开进。等到最后一名学生上山后,龙绍明副校长却没有上山。他拉着爱人刘军老师的手,两夫妇红着双眼、泪流满面,不顾身前身后砸下的砖头,迎着尚未散尽的粉尘向着女儿就读的威州小学一路呼喊飞奔……
是啊!灾难来临,首先考虑学生。先保护学生后抢救家人的老师又何止他们夫妇?危难时刻,为人父母、子女、妻子、丈夫、老师乃至干部的多重身份,令他们往往难作选择——一头连着亲情,一头肩负着对学生的安全职责,选择哪一头都可能留下一生的愧疚!这就是威州中学的领导!这就是威州中学的老师!
待到岷江河险情排除后,全校师生撤回学校。午后的骄阳早已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石灰、黄土、烟尘以及地震袭击时所产生的死亡物质混合成的灰色的浓雾,笼罩着汶川这座生命孤岛。地震时核爆炸似的巨响已经消失,脚下的大地时不时地喘息震动,刺激着威中师生脆弱的神经。天地间扯出千万条雨帘,犹如断掉的链条无情地鞭打着惊魂未定的他们。更令人担忧的是:天降暴雨,地震汶川县城通信中断、供电中断,威中紧挨岷江,若洪水袭来,学生能否找到逃生出口?教师们冒着生命危险冲入倾斜的办公综合楼取出发电机,自行发电点亮了出口道路旁的路灯。
人性的光芒(2)
那是整个黑暗的汶川县城内独一无二的路灯光。一片死寂中,这灯光为威中师生照亮了逃生的方向,给了尚在颤栗的学生多少安慰、多少希望!面对如此大的灾难,威州中学的教职工用他们柔弱的双手点燃了照亮希望的生命之光!
小草也坚韧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记载:烨烨震电,不令不宁;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我们的祖先早在3000年前就描绘出了如此壮阔的地震景观。当灾难恣情肆虐时,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然而,面对灾难,威中教职工爆发的抗击灾难的意志力却是坚强的。为了让学生有个栖身之所,有的老师把油布、帐篷让给学生,自己却蜷缩在树下被暴雨、饥饿、寒冷折磨得瑟瑟发抖;为了让学生驱走暂时的饥饿,有的老师冒着余震的危险从家里取出仅有的几块泡菜萝卜;为了将瘟疫拒之门外,学校隔天分别召开行政会、应急小分队会,特别成立了清洁卫生领导小组、安全领导小组,挖开了威中自留井,严格控制进校人员,密切关注学生饮食起居,随时与县疾控中心联系,修建填埋、再修建再填埋临时厕所……
最终,威州中学全校3000多名学生都被平安健康地疏送回家。这是威州中学抗震救灾工作取得的又一骄人成绩!但又有谁知道,成绩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威中人的泪水与辛酸?
5月12日那天,威州中学副校长、党总支委员贾代清第一个冲向教学楼,冲向学生宿舍,高声呼喊、组织疏散学生到安全地带。待南校区师生稍微安定,他又驱车到北校区。而此时余震不断,汽车要经过楼房密集的县城。砖头、水泥块随时都可能砸向汽车。此时的贾校长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深知北校区还有1000多名师生在等着他。车行至姜射坝,公路已被完全堵死,怎么办?贾校长毅然弃车步行,躲过不断从山上滚下的石头,一路小跑,义无反顾地冲向北校区。
到了北校区,他来不及休息,马上组织安排自救工作,召集北校区的行政、年级组长开会,商讨北校区抗震救灾措施,成立北校区抗震救灾安全保卫组、秩序组、后勤组、门卫组、清洁卫生组及医疗组。他召开老师会,要求教师们在大灾大难面前一定要振作精神,鼓起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