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页)
栉比的高墙,临户开启的门楼,你会不自觉地想起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想起戴望舒的“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寞的雨巷……”你会不自觉地感受到一丝历史的温情和伤感。我喜欢这些铭刻着历史年轮的老房子,喜欢这样正在悄悄消逝的风景,它让我走近了真实的历史,触摸到了过去的日常生活。漫步在这样幽静而古朴的巷道中,我想像着自己也能够在这里拥有一处传统的庭院,厅堂高大而宽敞,老式几案上星罗棋布地摆放着图书翰墨和精致的茶具,室外多植芭蕉竹篁,春秋对月品茗,对酒当歌,夏冬红袖添香,蛰伏读书,即使真的“青春背我,黄卷笑人”,亦不负平生了。现代都市已逐渐难以分清彼此的面目,城市越来越大,楼房越盖越高,一样的钢筋水泥建筑,一样冷漠而招摇的玻璃幕墙,都市人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被同化,都市人的精神空间也越来越逼仄,他们已然抛弃了从容安闲的人生态度,行色匆匆地追逐着商品文化的速效与速成。在这样的社会中,精于生活智慧的有趣之人已近绝迹,甚至那些“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才子,“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的豪士亦不复有,也许,只有当我们处身于这样的一隅,面对着古人的生活智慧时,我们才有可能静下心来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生命的意义吧。
在沉思默想中我登上了石屏山,来到了位于石屏山绝壁之上的“四官殿”。民族英雄林则徐赴云南途经镇远,曾写有《镇远道中》咏叹此地山水之险峻:“两山夹溪溪水恶,一经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不敢俯睨千丈渊,昂首但见山插天。健儿撒手忽鸣炮,惊起群山向天叫。”镇远古城四周群山环绕,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铁壁三关,石门关扼城东,文德关扼城西,五老山踞城南,二仙山守城北,故“四官殿”前的“石屏巨镇”牌坊上书写着这样一副对联:“石屏为铁障扼隘当关御敌千军万马,巨镇乃雄区修文偃武扬名四海五洲”,形象地标示了镇远所处的地理环境与战略位置。而“四官殿”中供奉着的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中名将王翦、廉颇、白起、李牧,大殿建于石屏绝壁,正是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意,以四位声名赫赫的战将作为当地人民的精神屏障。“四官殿”上行不远即是石屏山顶,站在高处极目望去,绵延的群山被夕阳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色,山下的舞阳河泛起点点白光,可以看到河边古老的码头以及停泊着的小小篷船;在远处的山冈起伏之间,府城墙的断壁残垣若隐若现,似乎仍然能够想见当年的兵戈铁马;附近有刚起的新坟,烧过的纸钱被春风吹得四处飞扬,让人不能不有生命悠悠如悬、人生如寄的感喟!在这样的境界之中,回首一些往事,回想一些故人,突然就会真实地感受到自己也不过是天地间的一个匆匆过客,人在旅途,明天的我又将身在何方呢?
去镇远探幽(2)
回到山下的旅居已是傍晚时分,即使这个处于偏僻一隅的小小山城也未能免俗,夜市的喧嚣正在昭示着商业的繁华,舞阳河畔的剧院里有歌舞表演,很远就能够听到大喇叭里播放的流行音乐,几个浓妆艳抹的小姐袒胸露背站在高处,用夸张的动作跳着不入流的舞蹈,用妖娆的媚态吸引着过往的行人。
在这个远离故土的山城里,在春风的抚恤中,似乎有一种无名的诱惑在撩拨着自己的心,使我在这样的春夜里,无端地多了一丝淡淡的乡愁……
读《边城》走边城(1)
知叶0489�发帖时间:2002�02�2120∶44∶00
终日生活在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里,到处霓虹灯光闪烁,车水马龙,流光溢彩。久了会有一种厌倦,厌倦这现代都市的喧嚣;会有一种渴望,渴望人世间的世外桃源。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是一首田园牧歌,早就想去领略那里的自然宁静,今年春节大假,相约几位都读过《边城》的朋友,开始了我们的茶峒凤凰行。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汪曾祺在金介甫作的《凤凰之子沈从文传》的序里写道:“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是什么使沈从文一辈子都忘不掉沅水?是魂牵梦萦的故乡情。于是沈从文把他故乡的如诗如画的山光水色和生动细腻的人物形象一一展现给我们。
茶峒
茶峒是《边城》故事发生地,因边城而闻名。
2月14日,我们从秀山来到了茶峒。沈从文描写的茶峒可真美!那一幅田园牧歌式的景色无一地无一时不使人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