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这种风气自古有之,譬如《晋书&;#8226;贺循传》有记载。不下葬的原因,是此女触犯了禁忌。其实我觉得这种做法,比较残忍,人死后不得安葬,民间叫做“死无葬身之地”,结局是很可悲的,再联想到家里的隐讳,难道这位就是……
“死了当然不是人。”我强作镇定说,“是尸。”
“不是。”叶琳说,“是具木偶。”
“差不多。”我说。
我走过去,割断“她”肩膀的绳索,随后端详起来。这精致的人形,简直栩栩如生,如果不触摸的话,根本很难辨认。这是什么宝贝?摩挲起来,那丝绸质地极滑,并且绣有神秘的兽纹。可惜这些我和叶琳都搞不懂,看来得回去找祖父的朋友,考古所的贝教授,才能解释这些疑问了。
慢!难道这件就是祖父想毁掉的东西?忽然间,这个念头在我脑海中闪过。随后我将想法与叶琳商榷,她提议先在夹层里找找,如果没有斩获,就重点研究这木偶。
夹层里比较黝黯,煤油灯的火焰,若即若离地跳跃着。夹层里面的角落,零碎的杂物甚多,除了普通的刨钳锯凿,还有手摇钻、墨斗、木锉、锛子、角尺、画规、边勒子等,除此以外,还有些叫不出名的工具。这些东西沉甸甸的,质量属于上乘,从漆皮及纹理来看,历史非常悠久。
拨弄这些古物的同时,我也在想祖父的遗言,跟这些物件可有关联?不过很快就否定掉了,这些玩意虽然少见,但是还是能搞的到,爷爷不会这么无聊,毁掉一些泛泛之物。爷爷想毁掉的东西,一定是特指,跟这些工具无关。据我猜测,这些东西可能是祖宗用过的,只是舍不得扔掉而已。
在我思索的时候,叶琳却有所发现,她说:“快来看,这里有封信。”
我前去匆匆接过,白色的信封如素雪,外面没有字迹。拆开一看,里面写着——
第18章 信
小军:
也许是命中注定,让你看到了这些……思前虑后,我觉得有必要说明,这里的东西,全部是先辈们遗留的,你现在有缘遇到,说不定有朝一日会用上。记住,切勿随便扔掉,要加以妥善保管!
祖父
于一九八五年六月十六日
这封信让我疑窦丛生,前后看了三遍,才和叶琳商讨:“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些问题?”
“发现什么?”叶琳说,“这些物品的秘密?”
“前后矛盾。”我不解地说,“祖父先说要‘毁掉宅里的一切’,现在又让我妥善保管……”
“这是不是陆老的字迹?”叶琳问。
“没错。”我点头,虽然字看上去有点潦草,但的确是祖父的真迹,许是匆忙挥就而已。
“我明白了。”叶琳再将信看了次,随后说道:“这是时间差的问题,人的思维会变的,陆老以前的想法,的确是想让你妥善保管,但是临终时,他可能担心这些东西,将会给你带来凶险,于是改变主意,让你毁掉宅里的一切。”
当我听到叶琳说,“这是时间……的问题”时,我倏地发现遗漏个细节,我立即对叶琳说,“一九八五年六月十六日,注意这个,你查查看,这天是什么日子?”
叶琳拿出手机,在万年历那查询,结果她喃喃地说,“父亲节。”
从我懂事时开始,我的父母就不知所踪,是保姆将我带大的,祖父的工作很忙,但是他时常来看我,在我的印象中,他就跟父亲一样,祖父特意在“父亲节”写信,可谓语味深长……不过话说回来,双亲的失踪,或许跟这些东西有关,所以祖父才不愿给我接触,并且出自爱犊之心,很多事情都隐瞒着……
俗话说:“知道的越多,你就越危险!”①
这点我是可以理解的,明朝时期的刘伯温,算尽天下,却仍躲避不了被奸臣所害,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刘基当然明白这点,所以他临命终时,老泪纵横,将自己毕生撰写的“烧饼”秘笈,付之一烛,对后人说,切勿研习术数……②
走到了这步,我隐隐约约地有种预感——这次所遇到的,将是极为棘手的事件!
注释①:潜台词就是婴儿最安全。人越来越大,知道的越来越多,最后逃脱不过这句定律,越来越危险,最终危险过度,自然就挂掉了。
注释②:有个事迹证明,刘伯温真的是神算。明太祖朱元璋听说刘伯温预测极准,于是有意考他,我就不信丫能猜的到,他就把一个烧饼,咬了一口,放在盘里盖住,然后宣刘伯温进殿,如果测错的话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