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道教
宋代道教与佛教一样发达。宋徽宗时,道教更是甚嚣尘上。从宋真宗时,开封和北宋各地就修建了许多道教宫观,并以退职官员和侍从管领宫观事务。真宗时还编撰了《云笈七签》等道教典籍。宋徽宗自称神霄帝君下凡,大力扶持道教。他宠信林灵素等道士,并设立道阶,道官。道士的品级相当于文臣的官衔,有先生,处士等称号。他们领取国家奉禄,生活富足。微宗还在太学设立道学,置《道德经》,《庄子》,《列子》等博士。许多财政经费,用于造建道观道像。微宗对道教日益崇信,以至自封为“道君皇帝”,成为道教最高教主。奸臣蔡京迎合微宗旨意,对道教的兴盛也起了推波助漾的作用。
金朝道教也很兴盛,并产生了许多宗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有全真教等。全真教创始人王喆本为咸阳富豪,科举不第,便入终南山修道,号重阳子。后来他烧掉所居住的茅屋,前往山东传教。他的弟子有马钰(号丹阳子),丘处机(号长春子)等七人,合称全真教“七真人”。全真教提倡“锄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的禁欲主义思想,实际上是要人们向金朝统治者屈服。但它也给当时灾难深重的北方人民,提供了一处精神避难处,因此赢得不少信徒,影响相当大。
有关作品 几大教派之四
丘处机和白云观
丘处机是金元之际全真教首领。道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他19岁入山学道,拜王喆为师。王喆死后,丘处机等人入关,他先后隐居一磻溪和陇州。以苦行惊世骇俗,以文字交结友人,声名越来越大。蒙古兴起后,山东成为蒙、宋、金三方角逐之地。当时丘处机隐居在栖霞山中,各方都想拉拢他。金、宋分别来征召他,都被他拒绝。1219年,成吉思汉谴使召请,使臣经过近一年的行程才到达山东。1221年春,丘处机率弟子西行,历尽艰辛,于次年四月在大雪山晋见成吉思汉。他向成吉思汉进言:“欲一统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治国之方以“敬天爱民为本”,养生之道“以清心寡欲为要”。成吉思汉对他的话大为赞赏,称他为神仙。后来丘处机返回华北,住在燕京的大极宫,不久太极宫改名为长春宫,现在北京的白云观,当时是长春宫的一部分。成吉思汉尊礼丘处机,下令免除全真教道士的差发赋税。一时间全真教信徒大增。
1227年,丘处机病死,他的弟子李志常著有《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述了丘处机西行经过以及新疆和中亚一些地区的景物,风情。
有关作品 几大教派之五
一,元朝的宗教A
为了适应不同阶层的需要,蒙古统治者采取了对各种宗教兼容并蓄,一律加以维护的政策。上层僧人、道士、穆斯林,基督教徒都享有免服差役的待遇。元政府还为他们建造和维修寺庙,道观,清真寺,基督教堂。元政府在中央设立的宗教管理机构有宣政院,集贤院,回回哈的司,崇福司。
元朝各种宗教中,佛教地位最高,其中喇嘛教尤甚。喇嘛教来自吐番地区,由印度佛教结合当地的苯教而形成。1253年,蒙古军队取道已降服的吐番,攻灭大理。同年,藏族地区的喇嘛教首领八思巴,应召朝见忽必烈。八思巴宣扬的喇嘛教教义,很容易地就被蒙古统治者所接受。忽必烈从他受戒,并尊奉八思巴为帝师。以后元朝历代皇帝也尊奉帝师,帝师管领宣政院,为全国佛教最高首领。元朝建立后,喇嘛教传入大都。
由于统治者的推崇,喇嘛教势力日盛。一些喇嘛教僧侣横行霸道,作恶多端。他们甚至任意杀人而可逍遥法外,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有关作品 几大教派之五B
道教及其它
元朝道教地位不及佛教。道教曾与佛教发生教理论争甚至武力冲突,元朝统治者偏袒佛教一方。忽必烈下令焚毁除《道德经》之外的所有道教典籍,甚至勒令一些道士削发为僧。虽然遭受如此打击,道教在元朝还是保持着一定的地位的。
元朝伊斯兰教大盛,当时的信徒有两类,一是蒙古西征时从中亚,波斯等地掳掠的工匠或牧民,征调的军队,入仕元朝的官员和学者,来中国经商的商人。这些人被称为“回回”。另外,随着伊斯烂教在全国的广泛传播,许多蒙古贵族和其他族人,也都扳依了伊斯 兰教。他们的政治地位较高,不少人在中央或地方担任要职。他们还善于经商,在国内外贸易中势力很大。伊斯兰教对我国回族的形成有重大意义。回族是以伊斯兰教信仰为认同标志的。
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唐代。称为景教。为波斯地区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