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奖励他一套真正的笔墨纸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记得杜甫曾经有一首诗,其中有一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那是什么概念?
家书是用纸墨写的,在战乱年代,就是一万两金子也不换……那绝对是老杜吹牛,小婉寻思了,如果是她,有五千两金子就偷着乐了。
哦,扯得有些远,不过,在这种时候,文房四宝确实是挺贵的,对于她们家目前的情况来说,实在是奢侈品,她们用不起,只好想出这以沙代纸,以柳条代笔的办法了。好在几个小家伙尽管调皮,却很懂事,反倒将这个当做了游戏,连年龄最小的囡囡似乎也颇感兴趣。
在熟悉了手里的‘学具’之后,张陵怯生生地发问,“姐姐,我们学什么?”
是啊,学什么呢?
小婉挠了挠头,张家的书房里是有一些书,可跟四书五经扯不上关系,不适合孩子学,她想了一下,很快想到了一个启蒙的课本——三字经。
这三字经似乎是在清朝之后才出现的,不过,现在拿出来恐怕也没人追究她盗版,正适合小孩子识文断字,只是其中涉及到朝代或皇帝名号的要去掉,免得穿帮。
“坐好,坐好,”小婉用一根长柳条当教鞭,然后刷刷刷,用一根柳‘笔’,在沙‘纸’上写下了几行字,“跟我念,看清楚我指的是哪个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什么意思呢?就是人刚刚出生的时候,就像是一张白纸……”
“注意,这是竖撇,笔锋顿一下,然后垂直向下,微微左撇……不要撇得太厉害。”
“对,这样写就对了,字,就要写得跟人一样有风骨,宁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
……
其实,书房里也有文房四宝的,只是小婉不舍得用,她只是找纸笔将三字经默下来,在她没时间督导那哥几个学习的时候,让他们照本宣科,为了让他们能够快一些掌握朗读要领,小婉将那些汉字下面都注上了拼音,这样一来,他们识读之时便更加方便了。
“张陵,你是当大哥的,这字显得连两个弟弟都不如,多丢人哪?从今天开始,每天除了读书之外,写两百个大字!”小婉望夫成龙,虽然隋唐时期,男尊女卑的思想远没有后世那么严重,但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已经是根深蒂固,她可是将未来的人生幸福,寄托在这小丈夫身上了。
第一卷 乱世 第五节 坚壁、清野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转眼已经是11月的下旬。院子里和往常差不多,只是在琅琅的读书声之外,多了一些小猪崽的呼噜声和一些小鸡的喳喳声。
一共是四头小猪崽,是小婉上县城买的,那些小鸡却是她买了新鲜的鸡蛋,自己利用人工的办法孵化出来的,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创举,只是小婉还没有意识到,她只想改善一下家人的生活——一共是四十只小鸡崽,过两个月,就会下蛋,然后蛋再生鸡,鸡再生蛋……看着地上那些绒团似的小鸡崽,小婉的脸上露出了笑脸。
“嫂子,今天中午吃腊肉吗?”囡囡奶声奶气地问道,小姑娘才四岁,正馋的时候,胖嘟嘟的食指塞在嘴里,好像那就是一块美味的腊肉。
“囡囡想吃腊肉可以,但手指头是不能往嘴里放的。”小婉将小姑娘的手指拿出来,擦了擦她嘴角流下的口水,“去找哥哥玩,今天中午吃卤肉。”
“小婉,小婉!”
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奔跑声,紧接着响起邻居杨二叔惊慌的声音。
“杨二叔,出什么事情了?”小婉三、两步赶到院门口,却见一向自诩安步当车的杨二叔正大撒腿地跑过去。
“溃兵,马上溃兵就到了。”杨二叔已经跑过去了,一路大声喊着,顺便将这消息通知其他邻居。
溃兵?
战乱年代,只要过一次兵,就跟蝗虫过境似的,就没个好事。溃兵,也就是战败的士兵,这种士兵缺乏纪律约束,只能更糟。
几个小家伙都不明白溃兵是怎么回事,只有张陵大一些,虽然明白,小脸却吓得煞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别慌,别慌,没什么可怕的。”小婉嘀咕着,强自让自己镇定下来,琢磨如何处理即将到来的危险。
“婉儿,出什么事了?咳……”屋里的张杨氏大概也感觉到出事了,大声地咳嗽起来。
“娘,没什么事。”听到张杨氏咳嗽,小婉反倒镇定下来。
“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