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我做老总时,财务制度有,报账制度当然也有,连报账票据粘贴同样也有规定。比如费用报销,一是把全部票据分出交通、办公、接待、其他四类,二是交通费需按飞机、轮船、火车、长途汽车、短途汽车、出租车的顺序粘贴,三是同一交通工具票据按时间先后粘贴,四是同一时间的票据按面额大小顺序粘贴。我们不仅画出了一个粘贴票据的图表,而且把老员工按规定粘贴好的已报账票据单复印出来,放到文件里面做样式,使员工没理由说不明白。
5�减少规则中“特殊情况下总经理特批”的提法
对于规则的认识,东西方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认为国人的规则意识存在不足,多讲谋略、讲机巧、讲厚黑,少讲规则、讲科学、讲法制,最后我把它概括成八个字:“分析规则,任意篡改。”
在企业管理中,我们的员工没有经历过工业时期的职业化训练过程,对规则的认同就不够,但我们管理者又恰恰要留出若干从规则中钻进钻出的缝隙,“特殊情况下,总经理特批”就是典型现象。
“特殊情况”指什么?往往没有界定,自以为聪明的员工常常去寻找理由去适应“特殊情况”的范围,总经理也很难作出理性、科学的判断,也就“特批”起来。那些钻空子的员工往往就以为得计,这样就加剧了员工苦心寻找“特殊情况”的风气。天长日久,很多已经存在的规则就被破坏,规则就在总经理“特批”的掩护下被踢飞了。待到“当初差之毫厘,而今谬以千里”之日,收拾旧山河已十分困难。于是三令五申重新制订规则,咬牙切齿要求“坚决执行”,殊不知企业靠规则管理的文化已被破坏,积重难返。
在科学管理的企业里,极少有“特殊情况”的说法,即使有也会注明哪些特殊情况,按“当……就……”的方式处理非常规的问题。当然,有没料到的事情出现时,成熟的企业往往把它纳入“危机管理”之中。
话说回来,有的企业老总(尤其国企)过于热衷于“总经理特批”是为了集中权力、培养权威,最终只能是以人治推翻法治,以个人意志代替管理规则。这样企业风险变大,管理复制和传承困难,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
6�企业能力不能超过总经理个人能力的上限是可怕的
总经理的权力大是自然的,但太多的事情都由总经理来决定、承担是不正常的。在今天团队为上的时代,如果个人权威依然大于规则的力量,是多么可怕啊!只有伟大的团队,没有英雄的个人。因此,有的企业某一个人过于突出、特别关键就不太正常,包括目前仍然活得很好、不断扩张的企业,潜在的风险太大了。
“抓住大事,放开小事,允许错事,防止坏事”是我在《营销人的自我营销》中提出的观点。企业大了,总经理无法大小事一把抓,即使下属做事信不过也得放手让他去试、去练,甚至让他不断交学费,只要不出现重大的品德问题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放手的。当然,监督措施一定要跟上,而监督要靠规则和程序来实行。没有规则,只靠一双眼睛,哪怕再加一副高度的眼镜也无济于事。
二、管理是严肃的爱——规则胜于一切(5)
在给沈阳市政府领导讲课时,我给他们建议:高层管理者要多做选择题,少做问答题,不做论述题。这一建议对企业高层同样适用,也就是多让下属提交方案、提交设计稿,你作出判断,打勾打叉就行。决策是在两个以上方案中做选择,少亲自去做方案和设计,更不要长篇大论,从头到尾喋喋不休,要给下属以思考的空间、发挥的余地、承担的意识。
也许,有人会反驳,这与你的细节观念是否冲突啊?不,细节的到位靠规则去保证,靠程序与制度保证,而不是靠老总个人的聪明和努力。
在给企业总经理的培训课上,我曾总结过几句话送给老总们:“发现点的问题,寻求面的解决;问题出在岗位,答案藏在流程;员工违反流程,岗位培训缺位;反复训练无效,企业文化之过。”意思是总经理对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应做系统思考,不要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东抓一把西抓一把、按下葫芦起了瓢、疲于应付。
老总发现一处问题,不必马上去管去纠(当然,厂房着火是例外),而应该考虑这是否为普遍现象。大多数岗位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管理流程不明确、不完整、不细化。流程没问题,多是员工培训不到位。日本企业新员工入社教育每年人均费用是400万日元(2005年的数据);英国一个中层干部的培训往往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