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2/4 页)
所以没有驻军。
驻守建平、广德和宁国县的太平军,向西南出动,攻占旌德、太平和石埭,又攻破绩溪,阻断了徽州和宁国的湘军。徽州守将是唐义训,依靠左宗棠的大军为他声援。
2月下旬,曾国藩从安庆出发,巡视安庆以东各路部队的军营。他从池州乘船到达芜湖,又乘船北上裕溪口,登上东西梁山,泛舟金柱关。接下来,再北上乌江,与杨岳斌一起到达天京城外,登上大胜关,进入雨花台军营。
曾国藩看到曾国荃围攻天京的部队在经历了瘟疫的肆虐和一番苦战之后,仍然十分坚稳,非常高兴,再也不提撤退的事情了。他在雨花台军营中盘桓十天,于3月份返回安庆。
回到安庆以后,曾国藩上奏,向清廷陈述了他此番巡视所见所闻的几件可喜之事和可怕之事。
曾国藩先说了可怕的事情。他说,徽州、池州和宁国的属地,满目黄茅白骨,有的地方一个月都见不到一个人。江苏和浙江两省的农田,多数没有耕种。各路太平军都有进军江西的意图,并且很想进入安徽和浙江已被湘军占领的地区。平民无处获得食物,弱者迁移到山沟里面,狡黠的人则跟从太平军苟且偷生。太平军的人数没有一定,头领没有定见,恐怕会变成流动的贼寇,更难收拾。
1863年,同治二年(6)
接着,曾国藩讲述可喜的事情。他说,太平军在兴起的初期,能够禁止奸淫,听任百姓耕种。所以江南几个郡的粮食从金柱关运出,江北几个郡的粮食从裕溪口运出,一并输送到天京。和春等人领兵在城外合围,太平军仍然能够利用长江的方便,源源不断地得到供给。现在农民荒废了田业,烟火断绝,太平军行走在无民之境,犹如鱼儿行走在无水之地,怎么能够长久呢?而安庆、芜湖、庐州、宁国、东西梁山、金柱关和裕溪口,以及浙江的金华和绍兴,都被湘军占领,这些山川经络必争之地,只要能够守住,没有丢失,就足以置太平军于死地。
曾国藩说,过去太平军所到之处,都会修筑壁垒,如城堡一般坚固,挖掘濠沟,如河流一般宽阔,现在却越来越草率了。而湘军修垒浚濠,工事的坚固,远远胜过往昔。太平军中的首领,受封为王的有九十多名,互相争雄,败不相救。而湘军和衷共济,三江两湖,呼应灵通。金陵、苏州和杭州三处,湘军只要攻克其中的一两处,就应该大赦太平军首领,广为招抚,才会再现在一天内纳降百万赤眉军那样的盛况。
清廷阅奏以后,下诏嘉许。
曾国藩在这份奏疏中提到,太平天国大封王爷,的确是洪秀全干部路线的一个大错。1856年天京发生内讧以后,洪秀全曾发誓“永不封王”,然而1859年3月,他又将族弟洪仁�馕�赏酢4哟丝���獬掠癯晌�⑼酰�俜饫钚愠晌�彝酢�
太平天国后期有二千七百多位王爷,洪秀全将爵位王位狂封滥授,以图受封者感恩戴德,效忠天朝,断了他们投降清廷的退路,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权力过于集中于外人。他将李秀成部将陈坤书封为护王,就是为了削弱李秀成兵权。在军事形势日益危急的特别时期,这种做法,其实不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既有力量团结对外。这一点,曾国藩看出来了,李鸿章也看出来。他在给彭玉麟的信中说,洪秀全封了这么多王,其结果是离间了部众,导致内部猜忌,人心散漫。
260
在浙江作战的福建清军将领林文察,于3月2日率部攻克了金华东南方的武义和永康。在金华东北面,东阳和义乌的太平军感到了威胁,都从城内撤走。
刘璈与黄少春于3月7日率部攻占义乌西北方的浦江。左宗棠命令蒋益澧从义乌出兵,刘典从浦江出兵,联合北攻诸暨。各地民团纷纷响应。诸暨的太平军知道败不可免,无心再战,向湘军投降。黄少春的部队于3月12日进占诸暨。
湘军从南向北朝杭州推进,宁波清军则从东向西逼近杭州。他们攻破绍兴城外的太平军军营。城内百姓与清军约定内应。
3月16日夜晚,绍兴城内的百姓举火为号,火光一起,清军便开始攻城,太平军开门撤走。
3月17日,宁波清军进占绍兴。
法国兵参与了对绍兴的进攻。他们的炮队统带莫德里在战斗中被太平军击毙。法方司令官命令德克碑接任统带。德克碑要在浙江增募一千兵力,左宗棠不予批准。德克碑又要绍兴士民拿出巨资犒劳部队。左宗棠干脆知会法国公使,要他另派统带,取代德克碑。
德克碑见左宗棠既不许他招兵,又不许他要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