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页)
假如有人将他们称为“希腊人”,那么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侮辱,因为“希腊人”表示“原始人”。拂菻国是中国中古史籍中对拜占庭帝国的称谓,亦称其为大秦或海西国。
“那么,您也是特意来向吾皇陛下朝贡的?”苏游亦是鞠躬回礼,并微笑着举手示意他走向集市边的一间乐坊。不过,苏游的语气中特意加重了“特意”和“朝贡”两个词语,以作特别的点明,这罗马人奸笑一声,似乎在品味“朝贡”这两个字的甘美,却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朝贡不是贸易,却比世界上最赚钱的买卖——海上贸易的利润还要高十倍。天朝的大度赏赐,是建立在番邦臣服的基础上的,所谓“我行王道,诸夏来归。”万国来朝,一向是儒人们标榜的天下大治,四夷宾服,国运昌盛的表现。
文革时期,到达中国的英国商人都是挥舞着红宝书下飞机的,《人民日报》曾受宠若惊的报道说,“这表明,英国的劳苦大众都支持我们的革命行动,我们的文革大业在世界范围内深受好评。”后来,改革开放后我们才知道,当时,英国商务部印刷的商务手册中,提醒英国商人,到中国来经商,挥舞着红宝书下飞机,可以获得比以前多四倍的利润。为了帮助商人获得这些利润,英国商务部特地在中国采购了大量的红宝书,免费给商人发放。
如此看来,朝贡文化不仅在天朝上国深入人心,亦是西方世界航海商人们的终极捞钱手段。
041市门立雪
这个时代,中国的航海事业尚未起步,甚至连琉球都还未被发现,往东北方向去过最远的大概只是新罗百济,另一个方向是下南洋,从广州出发,然后一路沿着岛屿航行,马六甲就是最远的极限了。
这是因为舟师们需要通过他们能够看到陆地特征,来判断航向是否正确,所以总是保持与岸边比较近的距离航行。总之,没有一个船主敢冒险出海到望不见陆地的洋面上去,他们怕遇到风暴、怕被海盗抢劫,但归根结底,还是怕迷失航向。
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航海图,或是得到牵星术的话,中国的航海时代岂不是要提前八百年开启?一时又想到,这时候貌似指南针也还没发明吧,是该发明指南针蒸汽机什么的了……苏游想着想着,嘴上差点流出了口水。
“我尊贵的朋友,我们,我是说,你我可有合作的可能?”罗马人看着苏游发呆,一时也不知自己哪得罪了苏游。
“当然,那简直是一定的。或许咱们的合作可以从互相认识开始。在下苏游,表字横波,是朝廷的七品将作。”苏游说话比以前随性了许多,却似乎也染上了罗马人的恶习。
“额,好吧,我叫巴德,愿意为您效劳。”
巴德?好熟悉的名字,苏游一下想到了那个贪婪的冒险者,他在祖阿曼冒险时被巫医变成了青蛙,当然,不会有公主会去那种地方拯救他。
“我能打听一下您进贡之外的货物吗?或许我可以给你一份订单。”
“当然。事实上,我此行带来了龙涎香、大象牙及大犀角。还有多木香、苏合香油、没药、玳瑁、密香纸。”巴德随口报出货单,满脸的骄傲。
“额,恐怕有些东西是您沿途采购的吧?怎么没有玻璃呢?”苏游对于密香纸有一定的认识,如今皇宫中用的就是这玩意,而这密香纸的进贡可以追溯到谢安从东山走上朝堂的时候,离现已经二百多年了。它一入宫便很快代替了简和帛,迅速成为了朝廷官方文件的载体,不过,重点在于这些密香纸的产地,它们来自印度和泰国,而非罗马。
“您说玻璃?玻璃器皿在罗马帝国只是一种廉价的民用品,就如同瓷器在大隋的处境一样。贩运玻璃,除非是那种完全透明地白玻璃方才有利可图。只是,您也知道,玻璃的最大特性除了珍贵外,还有一项,便是易碎。”巴德听见苏游那么一问,神色有些尴尬,但还是狡猾地绕过了第一个问题,他相信苏游也不太在乎那个问题的答案,不过,听说有人已经进贡过密香纸,巴德已经在计划着其他的销售渠道了。
“那么,罗马的玻璃工艺如何?”
“大约在五百年前,罗马的叙利亚行省就成了玻璃制作中心,那儿的彩色玻璃制作精良,器皿花纹繁复,颜色绚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透明玻璃的气泡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巴德的解释,让苏游又惊又喜,气泡问题苏游之前是关注过的,自己大概可以解决,而从他的话中,可以得知另一个信息,那就是玻璃的配方应该不难得到,或许中国的典籍里便有记载,比如东晋葛洪所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