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不到环境下存在的生命,比如,在放射性极强的核物质周围也同样有生命存在。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地外文明〃是存在的,他们很可能比我们的进化早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今天,我们不但能够登上月球,而且'还能探测整个太阳系,那么,一个比我们发达不知多少倍的文明,他们也完全有可能跨越星系来考察,在与我们的先民接触当中,留下一些遗迹,传授一些知识。在这一思想下,产生了〃远古接触论〃。
远古接触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福特·恰尔兹·侯,他一生中孜孜不倦地搜集能够推翻流行理论的资料和信息,提出〃让科学从科学家的垄断下解放出来〃的口号。他的基本思想是:宇宙间存在巨大的生物,对于这些生物来说,我们世界的大小只介于饲养箱与实验室之间。他甚至说:〃我推测,我们是某些生物的私有财产。我觉得地球本来不属于任何人,但后来它被勘察,沦为了殖民地。〃
欧洲有两位学者继承了福特的事业,他们是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贝尔吉埃与哲学家兼新闻记者刘易斯·鲍埃尔,他们在欧洲创办了《平面》杂志,并将福特的口号用作杂志的题词。
前苏联对远古接触论也很感兴趣。在本世纪初,前苏联宇航学的奠基人季奥尔科夫斯基写了一系列文章,论述了高度发达星际扩张及他们之间的接触问题,他还谈到了外星人对于地球的访问。同时,尼古拉·雷金也注意到,许多民族散居世界各地,相距甚远,但其神话中的某些情节和题材却颇有共同之处,他认为,这些神话可能包含着真理的内核,这就是远古时代曾经有外星人访问过地球。近年来,哲学家布鲁佐夫与语言学家莫洛佐夫一起,试图创立一门〃外星人远古访问学〃,把研究外星人与地球接触的现实性问题作为这门学科的首要任务。
当然了,目前对地球以外生物及文明程度的推测还不可能有什么证据,这是这个推测的致命弱点。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证据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同样相信,地球以外生物及文明的证据就存在于广大的宇宙之中,问题是你是否有能力将它拿来。正像著名物理学家贝尔吉埃所说:〃我们无法推翻外星人曾来访问以及原始文明无影无踪地消失的假说,也无法推翻往昔文明的知识与技术足可与今天媲美的推论。我们认为,我们称之为秘传的那些被各种形式遮掩起来的成就,也是实实在在的成就,犹如魔法师的成就一样。〃
第二节 茫茫宇宙觅知音
某一天,一批来自太空以外的生物,突然驾驶着奇形怪状的宇宙飞船,出现在地球大气层之内。惊慌失措的地球人用所谓先进的武器向来犯者进攻,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只见一颗颗导弹拖着长长的浓烟,像一把把利剑刺向来犯者;一架架战机义无反顾地冲向侵略者。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由于科学技术的悬殊,使地球人的反抗终究化为泡影。高贵的地球人,不得不向长着无数根触角、像章鱼一样的宇宙生物,低下那高贵的头颅。地球被奴役了,地球人一律变成了奴隶,在章鱼般生物的统治下,一批批悲惨地死去。
这是经常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情景。奇怪的是,这种情绪几乎统治了人们的思想,好像宇宙以外的生物,不论他们的文明程度如何,都异常地贪婪、残暴,好像宇宙间根本不可能出现平等的交往。实际上,科幻小说反映的只是一种情绪,是地球人对自己认识的一种情绪。我们对宇宙生物的一切推测,都是从自我认识开始的,因为我们人类正像小说中的地外生物一样,贪婪、残暴、自私,因此我们才把这种认识强加给幻想中的地外生物。说穿了,这正是我们对自己本身失去信心的表现,也是对人类文明所走过历程的反思。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世界科幻的发展正在向我们昭示一个真理,那就是,人类对自己越来越怀疑,越来越恐惧,我们正在担心有一天,人类会被科学的发展引向死亡地带。这决不是恶意中伤科学,也决不是笑谈。
如果不信。我们来回忆一下。幻想是人类愿望的表现,也是对生活前途的展望。在古代时期,人类的幻想都是美好的,充满了浪漫,表现了人类对未来的信心,它们的格调基本上是明快的。想一想嫦娥奔月的神话,想一想精卫填海的传说,再想一想盘古开天的壮举,多么浪漫,多么雄壮,根本没有一点点灰暗的色彩,读了使人振奋。再读一读凡尔纳的作品吧!它向我们揭示了怎样一个奇妙的科学世界,人类真是含着笑容在展望自己的未来。
然而,从这个世纪以来,科幻的格调变了,它变得那么灰暗、那么沉重、那么可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