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页)
〃差距并非不可跨越。〃张志勇肯定地说。面对庞然大物,〃李宁〃需要用更有颠覆性的思维来开拓体育营销,〃年仅18岁的〃李宁〃要从强大的国际体育品牌包围中突破,必须要有出人意料的举动〃。实际上,张志勇认为:〃〃李宁〃做到投入1块拿回10块,才是我们这家〃小〃公司的战术。〃 实际上,李宁公司的颠覆性思维并非期盼天上掉馅饼,而是打算把以前已经总结出的优势资源尽量发挥到极致。无论对于李宁公司,还是其他中外公司而言,在这么重大的战役中,如果寄希望于一件突然爆发的创意无限的市场营销方案来出奇制胜,已经很难和真正强大的对手同场竞技了。中国市场早已脱离了〃点子大王〃的致富时代,而讲求整个战略、团队合作与执行。
至于如何进行〃颠覆性思维〃,别忘记〃李宁〃早就已经握有的一张王牌:早在2004年男篮世锦赛上,穿着〃李宁〃的西班牙男篮从穿着耐克的中国男篮手里赢得了冠军。〃李宁〃也随之完成了一场漂亮的体育营销。通过这次比赛,〃李宁〃在之前的国际化道路中沉淀出一个道理:国际资源是一个中国小公司也能玩转的魔方。如果这个优势继续保持和发挥,很可能取得异军突起的胜利。这个思路接下来在〃李宁〃不断国际化的过程中,已经逐渐融合在公司的行为和文化中。
果然,在奥运战略上,李宁公司巧妙地开始了自己的国际资源魔方游戏:瑞典是名副其实的北欧体育强国,瑞典奥委会秘书长林德伯格女士是国际奥委会的现任第一副主席,而〃李宁〃成功地打动了瑞典奥委会这位挑剔者的心。瑞典当地时间2007年1月24日,瑞典奥委会正式宣布,〃李宁〃成为瑞典奥运代表团的指定体育装备合作伙伴。在4年的合作期间,瑞典奥运代表团全体成员均将身着李宁公司专门设计的运动及领奖装备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
之后,李宁公司又签约苏丹国家田径队,成为其官方合作伙伴,并赞助全套李宁装备,其中自然包括2008年苏丹田径运动员的全部比赛和领奖装备。接着,李宁公司与埃塞俄比亚长跑名将特罗萨等成为合作伙伴。这些选择的聪明在于,用小钱,办大事。
←虹←桥书←吧←。
第62节:第十二章 提前奥运心头热(4)
2008年2月,世乒赛首日,另一个胜利到来了:李宁公司宣布与美国国家乒乓球队合作,这意味着美国国家乒乓球队在奥运期间将身穿李宁战袍征战。
在中国奥运会参赛队中,李宁公司签下了他们一直支持的4个传统项目:射击队、跳水队、乒乓球队和体操队,这4个队过去产生的金牌数占中国队奥运金牌总数的40%。
瑞典奥运代表团中一位在中国赫赫有名的人物就是乒乓球选手瓦尔德内尔。尽管如今老瓦已经退役,但瑞典乒乓球代表队实力不弱。有趣的是,由于〃李宁〃已经是中国乒乓球队的装备赞助商,也就是说,2008年奥运会上,如果瑞典和中国乒乓球选手能杀入男单决赛,无论谁是胜利者,他们穿戴的都是李宁牌。
同样有趣的情况还有可能出现在篮球、田径赛场,那里有李宁公司最近两年签下的世界劲旅西班牙篮球队和阿根廷篮球队。西班牙篮球队是世锦赛冠军,而阿根廷篮球队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夺冠呼声都很高。如果他们在决赛场相遇,〃李宁〃又会成为最大赢家。
就这样,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李宁把〃一切皆有可能〃转变为现实,做出了一系列漂亮的非奥运营销动作,让市场观察人士对其刮目相看。
〃好的想法是怎么来的?〃对于这个问题,张志勇的答案是:〃根本点在于,要老是做不同的事情,不断创新,这是我们的血液里面本来就有的。尽管我们是小公司,但就是不服输,一定要去做,错没有关系,问题是错了以后要不断地有新方法,经验不断积累,以后才能变为一个强者。〃 李宁本人也很赞成张志勇的这种看法:不要赌博,要靠一步步创新与训练。李宁曾经自我描述:〃我天生比较胆小…从前训练不怕后空翻,最怕前空翻,因为看不到地;已经是世界冠军了,但在大赛中仍然坚持要有教练在旁保护,才肯做高难度动作。〃但是,他就这样拿到了上百个世界冠军,关键在训练和思考。
而远在美国的纽约哥伦比亚商学院副教授比尔·达根对这个问题这样回答:〃当然不会在下午两点半的头脑风暴中产生好点子。〃他在其著作《战略直觉:人类成就中的创造性火花》(Strategic Intu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