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1/4 页)
说着话儿,子安与亲兵已打开食盒将里面的食物一一摆上了案子。
一簋米饭,一铍牛肉羹,一小碟菁蔓和一碟豆芽。除此而外,便再没有什么了。
孔明举起箸:“威硕公,请吧。”
刘琰忙也拾起箸子:“好,好,丞相请。”
子安与亲兵分别盛好了两小碗米饭,亲兵重重的伸出手,特意恭敬地奉在刘琰的面前“将军请用。”
刘琰咬咬牙,接了过来。孔明用箸指着菜肴:“军旅之中,不比成都,让威硕公受苦了。”
刘琰连连推谢:“哪里哪里,唉,丞相,才真是太清苦了。”他叹息了一声:“往常先帝在的时候,常在我等面前称赞丞相的德行,今天才算真见了。”亲兵向着他撇撇嘴,站到了丞相的身后。心里暗暗骂着:你有什么资格比丞相吃得好?
刘琰勉强吃了几口,看上去真是难以下咽的样子。求救似的抬眼看丞相。而孔明却很自然的用着,子安不时的向他的碗里夹些小菜,孔明也没有推辞。
刘琰笑笑,又将箸伸向了那盘黑乎乎的菁蔓。却又犹豫着不敢去吃。
孔明放下碗:“威硕公,你没有吃过这个?”
“琰孤陋寡闻,孤陋寡闻。”
子安笑着:“老先生尝尝,这个菜是我家先生发现的呢。”
“哦?”刘琰好奇地看了孔明一眼。孔明但笑而不答。鼓励的眼神似是在说:“尝尝。”
刘琰夹了一口:“嗯,清香……这,又为何是丞相发现的?”
孔明又端起碗:“不要听他胡说。”
子安笑了:“怎么胡说呢?”刘琰忙问:“子安小哥不妨讲来听听。子安看看孔明:“当年先帝征汉中的时候,我家先生督运粮草,粮是够了,可是,菜蔬却奇缺。先生那天和我在郊外闲步,碰上挖野菜的村姑,正挖起这个东西,先生便问这是什么?村姑说这叫菁蔓,既可当粮解饱,也可当菜佐餐。先生当时尝了尝,问村姑这个东西多不多。村姑说多得是,又好活。我家先生当时便命士卒遍种菁蔓,以充菜蔬,后来我家夫人又用巧方,把这东西腌了,没想到,一吃,更香了。先帝在汉中也吃到啦,问这是什么,谁都答不上来,只说是诸葛军师发现的。当时先帝说,他发现的野菜都这么好吃呀?奇了,这样的话,就叫诸葛菜吧。”
刘琰听得津津有味,不禁多吃了几口:“嗯,诸葛菜,好吃。”
孔明一笑:“先帝取笑我呢。后来拙荆说,这个东西圆圆的,像个头,我们都叫它大头菜。”
“大头菜?”刘琰笑着点头:“尊夫人真是奇女子也。”
子安拾起孔明的碗又欲添饭,被孔明用羽扇盖住:“不用了。”“再添一点。”子安央求着。“真的吃不下了。”孔明笑着与他商量。
刘琰叹了一声:“唉,丞相,老朽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他说着,放下了手中的木碗。
孔明此时正由子安伺候着漱了口,用手帕擦擦嘴:“哦,威硕公有话但说无妨。”
刘琰低头看看案上的蔬食,又抬起头看看孔明:“唉——丞相秉心无私,处世清廉,原本是大汉之幸,社稷之福。可是…………”他停住了话头,欲言又止。孔明摇摇羽扇:“威公有话但说。”
刘琰笑笑:“可是,丞相一人,身系干国之重,却不可如此轻践自身,公入则为相,出则为将,国政军谋皆仰赖之,今却如此宵衣旰食,是君子所不为也,是致国家于不顾也。”
孔明听着他的话,眼睛静静的望着桌案。轻轻点点头:“威硕公言之……有理。”
刘琰直起身子看着孔明,半晌提高了些声音:“古人云,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丞相啊,你如今,事事亲为,岂不失了首辅之威?‘
孔明猛地抬起眼睛:“威硕此言,差矣。”
他转向刘琰:“如若生逢文景之世,亮为首辅,亦必坐而论道。华衣美馔亦不为之过。而今天三分,强敌在北,疆场未静。孙吴暧昧观望,二三其意。我季汉贤才奇少,国力疲弱,而却可南下平蛮,数出祁山,却又为何?”
孔明目光灼灼的望向刘琰。刘琰闪烁着躲避开。孔明缓和了眼神:“正所谓人心相向。人心为何相向?因为季汉官员甘与民苦,清白自律也!”
最后几个字打在刘琰面上,让他脸上一阵发烧。
孔明站起身子,踱到了帐口,微微叹了一声:“威硕知否?文伟家徒四壁,董允车无华饰,马忠洁身好,伯约堂无美器。若不是此等贞良之士,委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