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页)
时候洗过澡了,让自己蹂躏过的衬衫换了,穿着一件干净的圆领T恤。“你好像比我想象中的好看些了……”
刘国祥此时看上去确实不错,白净的皮肤,明朗的五官,呃,除了眼睛稍小一点,其他基本上都能算得上好看。文欣喜欢他身上那种干干净净的味道,一般男人都臭烘烘的,他却一不抽烟二不喝酒,身上永远都只有一股淡淡的肥皂香……忍不住地在他耳朵边上金鱼吐泡泡般地吹着气。
“嗯?”刘国祥停下那双不怎么安分的手,疑惑地看着她。
“噗……咕嘟咕嘟……”
“什么?”又问。
“稀里呼噜……瓦里亚努……八格牙鲁……”再笨拙的刘国祥也听出这只是一种无意识的呢喃,或者是出于羞涩的掩饰,不觉微笑着更加拥紧了她…… 。。
第三十八章 会笑的树
文欣现在一个人看管着三台机器,三台都在加工同一批零件。每个零件加工时间23分钟,中间那台机床的转速稍微有点偏快,总是比其它两台快30秒左右。从过道的一头走到另一头,伸伸腿、弯弯腰,再从另一头又走回这一头,转转身子、绕绕脖子……时间快到了就傻站在机器前面,看着红色的计数器倒计时“10、9、8、7、6、5、4、3、2、1、0”,机床停,松夹具,取零件,擦拭表面,换新零件,按“START”,一切重头再来。
进口机床用的标准航空油,味道并不重,被机油冲刷过的零件表面闪着银色的光芒。拿着手里那个不足20克的小齿轮,文欣开始乱想。国企的设备是没得说,油是高标准油,材料也是航空材料,这就好比一个手握祖传秘方的名医跟卖狗皮膏药的江湖游医一起争夺市场,照理应该是胜负立见,可为什么偏偏竞争不过人家民营企业甚至是很小的杂牌军企业呢?引进一台设备少说也是几十万,高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生产线也不是没有,可这些设备究竟有没有为企业创造出应有的效益,如果没有,又是为什么呢?
据文欣所知,车间现在之所以红火,是因为他们接下了几个大型车厂的配套单,几年内光做完这些订单就足够让全车间的人喜笑颜开。技术室的人一天到晚游手好闲没事干,几张工序图就算是个技校毕业的人也能烂熟于胸,生产线上的工人更是闭着眼睛都能轻车熟路地操作。设备一天24小时地消耗着,如果算明帐,产出的效益远不足以弥补当初引进设备的投资甚至不够设备的损耗。可大家都这么得过且过着,引进设备是国家的事,赚的现钱是工厂甚至是车间的事,只要大家有钱数,才不管什么未来和长远打算。国企改革一旦要求企业自负盈亏,大多数企业马上就要倒下来,因为国家一旦停止政策性投入,靠现有的产出根本不足以覆盖所有支出,工厂的设备技术更新就会出现问题,设备技术跟不上就适应不了市场需要,产出会进一步降低,逐步步入一个恶性循环链。
其实以现有的优势,如果能够集中所有技术和人才优势,要把企业撑起来也并非不可能。可就文欣进厂几个月的观察所得,工厂的组成是一张巨大而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人事的调配和技术设备的调度往往是看某个人在这张关系网中的砝码有多重。比如说现在的精密车间,因为效益好,某某高人的七大姨八大姑就都集中了过来,不是唯才是举,而是任人唯亲,这就好比在企业的拳头技术车间撒了一把散沙,进一步削弱了工厂的技术加工能力。
这样的人事安排,短期看是无害的,长期看却会直接影响到工厂的生死存亡。再想想看,全国像900厂这样的国企又有多少家?从前国家把所有负担都扛在自己肩上,由着一群“子女”们游手好闲,现在忽然把担子一扔,只怕是要压死一大片。可不断他们的奶,斩断他们的退路,又有几个能够真正置之死地而后生呢?倘真有一天这些改头换面的国企站起身来了,国家的统筹规划力度是不是会被削弱呢?是进亦忧,退亦忧,真难办啊!
机器又停了,醒过神来的文欣不由得自嘲:“你算什么呢?天天这么想七想八?”
最近总上晚班,孙师傅中间会回去休息两三个小时,空荡荡的车间里只有文欣一个人。除了三台机床发出轻微的切削声,太安静了!晚班12点过后车间主任偶尔会来查岗,那个高大魁梧的男人平常看上去一脸严肃,跟孙师傅在一起时却很喜欢开玩笑。每次来查岗他就讲鬼故事,从前在山里的时候好像有太多妖魔鬼怪,就算是说一千零一夜也说不完,每次看着文欣被吓得回宿舍都战战兢兢,他就乐不可支。
比如昨天说的那个故事。有两个男人去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