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是极度让人失望,正是应了那句话,将军比士兵跑的快,士兵比老百姓跑的快。
而如今汴梁,空有二十万大军,却是惶惶不可终rì,甚至要言和,割地赔款,送女人,叫爷爷。为何如此,二十万军队守城,八万军队攻城,如此实力对比,还是无法给人安全感。
军队战斗力太差了,无法给人安全感,宋朝上下为何一片求和声,固然有君臣xìng格软弱的缘故,也有着宋军战斗力太差的原因。
自身军队不硬,说话也没底气。
而宋朝的各个州府,由于强干弱枝的政策,可以说是地方缺少兵员,缺少钱粮,缺少器械。如今汴梁被围困,仓促之间,勤王之师,多是临时招募而来,多是边走边训练;缺少钱粮,只好向一些士绅纳捐。而盔甲枪械等在,只好用旧的。
宋太祖赵匡胤的计划是好的,强干弱枝,减少藩镇割据,但是效果却是差的,主干弱小,枝叶也弱小。
在汴梁几百里之外,一群人马正在扎营,有三万之多,营寨布置严密,巡逻的士兵满是jīng悍。一处大营中,一些将领正在争吵。
“兄长,金军势大,若是再向前,必然与金军交锋……不如暂时驻扎在汜水,静观其变,等待援军到来,汇合为一股,在进入汴梁!”
“这是避战!”种师道眉毛一挑。
“兄长,不是我避战,而是实力不如人!”种师中道。
..
..
第23章 虚弱的西军
013…12…14
“汴梁围困已经三个月了,城中的士卒多缺乏训练,而统军的的李纲,一介文人而已。如今的汴梁风雨飘零,时刻有陷落危险,我军岂能徘回不前,耽误军机!”种师道厉声喝道。
“兄长,不是我胆怯,而是实力不如人!”种师中叹息道,“我军兵少,仅仅是三万人,盔甲甲缺乏,至少有一半却是盔甲,而那些身有盔甲的士卒也多是老旧。破甲箭样子仅仅是十万只,远攻不足。而最为忧虑的是骑兵仅仅是三千,马匹又差!”
自己的家底,自己最清楚。
百姓都说,陕西军(简称西军)为大宋第一强军。可实际上,西军很是虚弱,好似一张纸糊的老虎。
当年,平灭青唐羌,那是因为敌人太弱,内部,西军以几倍的兵力出击,以强势兵力辗压,不输才奇怪。
后来平灭方腊,那时因为方腊太弱,手下的摩尼教教徒,都是一群农民和无业游民,战斗力极差。再加上宋朝奉行着强干弱枝,致使地方府县府库的粮草欠缺,军械严重不足。尽管方腊占据了江南的诸多地区,雄兵几十万,但是这两个致命弱点,使方腊起义,看起来声势浩大,其实外强中干。可以说与其说西军击败了方腊,不如说方腊本身就不堪一击。
在西军内部存在各种矛盾,内部派系众多,为了争抢战功,时常发生争斗;一些将领存在贪墨现象,极为严重,经过层层火耗,层层孝敬上官,真正发给底层官兵的不足三层;一些将领还与商人勾结,倒卖铠甲,兵器,甚至是大型的器械。而最为可怕的是西军,在陕西尚且好,可是到了外地,时常劫掠百姓,形同土匪。而将领多数不敢约束,生恐引动哗变。
看似强大的西军,其实虚弱至极。对阵那些弱军,可能拼着人数之众,血勇之气,一鼓作气,击溃敌人。可是遇到一些强旅,则是危险至极。
面对这西夏军,西军必须要留下足够的士卒,防卫西夏军趁机入侵。而能够召集的机动兵力严重不足,而府库中的器械也是严重缺乏,细细数着勤王之师的家底,种师中就紧张至极,这点实力遇到强军,有点玄乎……
“这些我又岂能不知!可是我们没有选择!”种师道叹了一口气,“天下军马,西夏军强于我陕西军,辽军又强于西夏军,而金军又强于辽军。金军之强,力压西夏军,辽军、陕西军,堪称第一。我陕西军与金军差距之大,显而易见。要想击败金军,必须三倍,甚至是五倍于金军,然后布下车阵、长矛阵、盾牌阵,强弩阵、滚刀手等集合,骑兵护卫左右两翼,士卒果敢,悍不畏死,死战不退,方能有一线胜机!”
“可是,如今我们没有选择。金军七万之众,威逼汴梁,而城内虽然有二十万守军,可尽数是土鸡瓦狗,守城的李纲一介书生,废物一个。几次被金军攻上了城墙,差些城破。我就奇怪了,汴梁护城河十几丈,城墙十几丈,城墙之厚可以并排走两辆马车,这样险要的城池,竟然将战斗打成这样,废物不废物,可是这样的废物,竟然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