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页)
后也常说,她这个龙女,必是不肯轻易许人。我们都说不知哪个有福气的能得了你去,谁曾想,唉……”。
那些久远的、久远的回忆,像是人生锦袍上,最秀丽的花朵。虽然陈了、旧了,也是最值得珍惜夸耀的。
事后想来,那时的欢喜,是多么的无谓而空洞。
然而没了这样的空欢喜,人生又怎么还有意味。
明莼双目之中,涌上悲哀似的泪意,皇后惊醒道:“你瞧瞧我,大喜的日子说这些,该打该打。好孩子,你先回去,换身鲜亮的衣服,打扮得亮丽些,晚上还有好时辰呢,太后见了也必定欢喜的。你的灯先搁我这儿,过会子我遣人给你送去。”。
明莼静了片刻,拜谢去了。
我看着她,看得入迷。
她的睫毛也被泪水染湿了,唇边却噙着一丝说不出是释然还是欢喜的笑意。仿佛很悲哀,却终于解脱。仿佛又有了希望,却对这个世界失去了眷念。
这种复杂又矛盾的美,这种含泪带笑的神情,足以倾国倾城。
很久之后我回忆起来,才恍然明白。当时的她一定是知道了殉葬的事情,早已失去了生的希望。千秋节那天听了皇后的一番话,想起彼岸仍有慈爱的太后,心中渐渐摆脱了对死亡的恐惧。
其实,生已无欢,死又有何苦。
明莼走后,我凑到皇后面前申请去瞧瞧宣贵妃的文灯:“婢妾也想瞧瞧是个什么稀罕物什儿。”
皇后答道:“我非要留下,就是备着你们来看的,你瞧去罢,别弄坏了。”
我顽笑道:“主子娘娘英明,婢妾虽然粗笨,也想跟着灵巧人儿学学。”
皇后摇头叹息,把我赶开了。
你们?除了我,只怕是备下了等着弘晖来看吧。皇后已经不年轻了,长期以来对儿子的渴望让她无时无刻不想见到弘晖,偏偏弘晖又这么忙。
只能爱他所爱,好他所好。
这样的母子之爱,也是一种枷锁吧。
我想起还在襁褓之中的弘瞻,摇头好笑,我无法想象这样的感情会在我的生命中出现,我永远也不会为了另外一个人如此奉献,我永远也不会把其他人置于自己之上。
哪怕是明莼,我为她做的事,也从不违背我自己的利益。
顺水推舟,这是我喜爱一个人的方式。我把这件事完全变成我自己一个人的,不需要任何人知道,不需要对方知道,不需要回应,不需要同情,这样子,不好么。
像弘晖那样,像陛下那样,多累。
明莼做的就只是最普通的文灯,普通的光滑的红锦,在头上结了一个浅黄色的璎珞。放在今日进上的文灯里,简直就是素净到出挑。
但这一丝一缕,甚至一片竹篾子,都是明莼亲手挑、亲自做的。
灯上写了四句话。
“愿此报恩经功德,普及父母于一切。
四生六道与含灵,皆共同登圣觉岸。”。
我回去之后问过人才知道,这是为父母祈福的短经。那时我觉得有些迷惘,我自以为很了解明莼,她和我一样,都不是对父母有多依从孝顺的人。
他们把我们当货物一样的出卖,我们为他们换来荣华富贵。两下里能有多深的感情?
明莼的情况比我更极端,她很小的时候就入宫,可以说,太后都更像她的母亲。我无法想象她会为那势力的一家祈福。
我一直以为,给人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尊荣与富贵。但是或许,有的人获得了这些,也不会感到幸福。
报恩,她报的又是谁的恩?
灯夜
谦妃篇 第二十四章。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
夜幕刚起,圆明园中就热闹起来。
先出动的是买卖巷中的内监宫女,这些人大都是平时极不得志的,生活也极为困窘,难得的节日,也不想着尽情欢乐,反而做了许多文灯、花灯、灯笼、各色鲜花瓜果、香烛烟花在园中售卖。如此一来,不仅能赚得许多银钱,自己也能占得一个绝佳的位置过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
吃过晚膳,便有些按捺不住的小宫娥寻了僻静处把自己做的文灯放上空中,此时不过酉时刚过(晚上七点)。
我宫中众人也纷纷抬头去看,那灯刚刚飘起的时候,火光看得十分清楚,摇摇摆摆的也不是很稳当,我听到四下里几处惊呼声。渐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