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哈哈,小哥昨夜不是说,相逢便是缘吗?”老人大笑。
待三人收拾好物事,牵着马由老人在前面做向导,果然有一处山路颇为难行,好在有老人指点,倒也有惊无险。
一路上,刘琮便和老人攀谈,得知老人姓童,本是荆州襄阳人氏,因故搬到山中结草为庐,射猎为生。昨天那个孩子,是他孙子,小名就叫做三儿。
对于刘琮等人的身份,老人只问了姓名,并不问及其他,不过对于他们为何放着大路不走,非要跑到这深山老林里自找苦吃,颇感兴趣。
刘琮也不隐瞒,将自己想绘制地图道路的事说了,老人笑道:“这种山路其实算不得路,能派的上什么用场?”
“平时或许无用,若是战时,这样的路就很有用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精神矍铄,身强体健的老人给人一种很强大的气场,绝不是什么山村野夫,刘琮下意识的解释道。
老人很奇怪的看了眼刘琮,继而哈哈一笑,却没再就这个问题说什么,反倒关心起别的:“战时?这么说,荆州又要遭兵灾了?”
“如今天下纷乱,荆州又岂能独善其身?打仗不过是早晚的事罢了。”刘琮想了想,决定实话实说。
“和谁打?在哪儿打?”老人追问道。
这两个问题,刘琮自然是心知肚明的,如果历史进程不发生意外的话,荆州这几年还有不少仗要打呢。不过知道归知道,这两个问题却不能直接回答,刘琮略一思索,说道:“江东孙氏与荆州已成死敌,这两年江夏郡虽然没有大打,小仗却是不少。至于北面,怕是也太平不久。”
老人听了,长叹一声:“唉,也不知这个世道什么时候能够太平长久。”
如果历史不发生改变的话,且乱着呢,反正您老是看不到了。刘琮心中暗道,不过我倒是想试试,看看这历史,是不是真的那么顽固。
“当此乱世,唯有以雄武之姿,栋梁之才的大豪杰,才可匡正天下,肃清中夏!”王粲看了眼刘琮,朗声说道。
老人虽然不太明白他这拽的什么文,但大体意思是知道的,当下点了点头,道:“这样的英雄早些出世,咱这老百姓就有盼头喽。”
刘琮笑了笑,却没说什么。他明白王粲的意思,与其说那是王粲的期许,倒不如说是他的心愿。毕竟现在的自己,能有一些让人惊讶的潜质,却少了稳固的基础和名望。
“刘小哥既然如此有心,想来也是有些想法的吧?”老头见刘琮沉默不语,便问道。
也许是觉得与老人萍水相逢,别后就再无相见的可能,也许是这些日子和王粲,魏延二人相处融洽,所以刘琮神色郑重的点头道:“琮正有此意,愿以荆州为基,鞭挞宇内,镇静天下!”
这是刘琮第一次向旁人表明心迹,虽然看起来他现在毫无根基,名望甚微,但无论是听到此言的王粲魏延,还是须发皆白的老者,都从中听出了刘琮那种势在必得,舍我其谁的自信。
王粲心中激动非常,眼露精光。其实哪怕是那次和裴潜、司马芝联袂拜访之后,他对于刘琮只能说很有好感,并能隐约揣摩到刘琮的心思。但这半个多月以来的接触,已经让王粲对刘琮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虽然刘琮现在很年轻,但自己不也同样年轻吗?刘琮也许还没有根基,但这不正是收揽人才的好时机吗?何况再怎么说,刘琮的身份摆在那儿,即便上面还有个长兄刘琦,但是这年头,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相对于王粲复杂的心理,魏延的心思就单纯的多,他这会儿已经认定,刘琮是个可以追随的主公,至于这个念头何时而起,他很确定,并不是因刚才刘琮的这番话而来。
“哈哈,说的好!老头儿早就觉得刘小哥不凡,却没想到有如此志向!”老者抚掌大笑,惊起飞鸟腾空,山林之中回荡着老人的笑声。
您本来是觉得小哥我烤山鸡的手艺不凡吧?刘琮微微一笑,换了个手牵着缰绳:“大话谁都会说,然而世事难料,谁又能保证自己一定能够实现心中所愿?”
他这话,绝对是发自肺腑的,半点儿都不矫情。
没错,自己是穿越而来,最大的优势和依仗,是对于历史进程的熟知和掌握,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自己闹的动静太大,甚至不用太大,只需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整出点什么偏差,恐怕蝴蝶效应就会改变历史,那自己还有什么依仗?可若是毫无作为,随波逐流呢?他不敢想象自己是该相信三国志中本主的命运,还是演义里的惨死?
“你这小哥,年纪不大,说起话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