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4 页)
村庄,一个叫东溪村,一个叫西溪村,两村之间隔着一条大溪。当初西溪村常常闹鬼,大白天人在溪边走着走着,就会被鬼迷住,“扑通”一声掉下溪里,“呼噜噜”直往水底沉,一会儿工夫就被淹死了。西溪村的人感到很害怕。一天,有个得道僧人从这里经过,西溪村的人连忙隆重招待,献上厚礼,然后向僧人详细说了这件事,僧人拿出个罗盘,绕着溪水转了一遭,指着一个地方说:你们就用青石凿个宝塔,放在这里,镇住溪边,鬼就不敢来侵扰迷惑人了。西溪村的人赶忙照和尚的话做,结果竟把西溪村的鬼都赶到了东溪村来。
东溪村有个人,姓晁,名盖,祖上是本地的有钱人,他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人品好歹,犯事没有,罪过大小,一律都收留在庄上居住;如果那人要离开时,又赠送银两资助。所以,他在江湖上名气不小。用句老百姓的话说:晁盖是个“二杆子”,爱没事找事的主儿。他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刺枪使棒,很有些真实工夫在身。当晁盖听说西溪村的鬼都被赶到了东溪村后,非常愤怒,就独自一个人去到溪边,双手一使劲儿,把青石宝塔拎了起来,扛在肩头,直奔东溪村边放下,因此大家都叫他做“托塔天王”。从此,盛名之下的晁盖独霸乡间,江湖上都知道他的名字。
六、喝酒与工作之间的微妙关系
我听说这件事后,就专门徒步到东溪村拜访晁盖。晁盖一见我到来,就连忙摆下酒席说:父母官大人能喝酒吗?我回答说:你先别问我能不能喝酒,你先告诉我,整个东溪村属谁最能喝酒?晁盖装模作样地想了一下说:屈指算来,还应该属在下最能喝酒。我说:那好,咱两个今天就比一比酒量,喝个痛快!找人帮酒的不是好汉!晁盖说:此言正合我意,找帮手的不是好汉。我俩就轮流把盏,对饮起来。结果可想而知,我醉得一塌糊涂,在东溪村晁府睡了三天三夜。待我酒醒后,晁盖对我拱手说:父母官真够意思,在下佩服,你要让我干什么,就直说吧!我说:让你当保正,把私宰耕牛这件事给我管住了。晁盖笑着说:没问题,小事一桩。咱东溪村今后不会再有一头耕牛被宰杀!
就这样,我用差不多相同的办法,把全县的保正重新调整更换了一遍。果然,我的治下再没有发生过丢牛事件,相反的是邻县的耕牛屡屡被盗杀。为此,有几个倒霉的县令被撤了职。后来,有人问起我在基层的工作经验,我微微一笑,谦虚说:咱哪有什么经验?完全是碰巧罢了。实际上我清楚地知道:乡下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朴实厚道,讲信义;咱们当官的只要看起他们,敬重他们,同他们打成一片,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他们就会把咱当作真心朋友看待,愿意为咱两肋插刀!所以说,在基层乡村的工作方法是:凭感情干工作,靠信义交朋友。三分工作七分感情,先交朋友再干工作。要不是我结交了象晁盖那样的一大批人,让他们当保正,我能把私宰跟牛的事儿摆平?
当然,我清清楚楚地知道:他们私下也没少宰杀耕牛,没少吃牛肉。但只要不是在我的郓城县作案,我也就揣个清楚装糊涂,睁只眼闭只眼,不管他们去别县偷牛的事情了。我不光不管,还没少吃他们送给我的牛腱、牛筋之类的牛肉制品。
七、近段时间,治安形势不太好
最近几天,上级连续下发机要文件,说是各处乡村盗贼猖狂,特别是属济州府管辖的水乡梁山泊里,强盗聚众打劫,拒敌官军,使得进剿的官军连连失利。文件说,望各县接通知后,认真做好对本辖区内的盗贼、强盗的防范工作,组织夜间巡逻队,开展地毯式拉网搜查,及时排查消除不安定因素,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特别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员的巡防监护力度,严防死守,采取盯人战术,坚决杜绝恶性事件的发生。通知最后是对水泊梁山所属地区失职渎职官员的处理决定,我知道这不过是杀鸡叫猴看,以引起各级官员的警觉罢了!我看了后觉得好笑:一个小小的梁山泊盗贼,竟然会连挫官军,那些整天耀武扬威的禁军的战斗力哪里去了?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正是要你们效命疆场,以身许国的时候,堂堂正规军怎么一点都不顶用了。连你们正规军都解决不了的难题,让我们一个知县去解决,想想我手下有限的一点地方武装,自己都觉得头有点大。我内心里祷告着:可千万别在我的地盘上出点事儿!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眼下得赶紧组织人员进行巡逻才是,别让上级说咱消极怠慢,不拿紧急通知当回事;更不能让上级抓咱当反面典型。
八、安排两个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