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各政治派别应在这困难的阶段超越分歧,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共同反击企图动摇巴基斯坦稳定的极端和恐怖势力。
黎巴嫩总理西尼乌拉在声明中对这一恐怖主义罪行表示震惊。他指出,政治暴力和恐怖主义只会增加悲剧和灾难,所有宗教和法律都谴责这一行径。
沙特阿拉伯、伊朗、叙利亚、阿尔及利亚、也门、巴林、阿曼、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也都有所表态。此外,泰国、菲律宾、越南、哈萨克斯坦、新西兰、土库曼斯坦、乌拉圭等国领导人或政府也都通过不同形式对贝·布托遇害表示了强烈谴责。
红色的玫瑰花瓣下,贝·布托安详地睡去了。往昔的悲欢荣辱已成过眼云烟。
“铁蝴蝶”翅折梦殒(7)
其实从回国之日起,贝·布托就已经做好准备,坦荡地面对死亡。2007年9月20日,她曾在巴基斯坦媒体上公开发表了一篇题为《当我返回巴基斯坦》的文章,她在文中写道:“我的生活不同寻常。我埋葬了50岁的父亲和两个正当年的弟弟。当我的丈夫在没有定罪的情况下被关押8年——作为我的政治生涯的人质,我独自抚养我的孩子。在我父亲被谋杀后,人民党让我担负起领导的重任,我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在那个时候,我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现在,我也不会推卸自己的责任……当我的飞机下月在巴基斯坦着陆时,我知道我会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一旦我离开机场,我不知道什么将等待着我,个人的或政治上的。我祈祷最好的结局,我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10月18日,贝·布托终于回到了痛别8年的祖国。正如她所期待的那样,巴基斯坦人民给了她空前盛大的欢迎。20万支持者在卡拉奇举着人民党的旗帜和标语、贝·布托的巨幅画像,高喊着口号,载歌载舞。欢迎她的队伍从机场一直往外延绵了6公里长。那天,贝·布托穿的是绿色的巴基斯坦传统服装,头上裹着白色的头巾,象征着巴基斯坦的绿白国旗。她说,回家的感觉真好。贝·布托一边向欢迎她的民众挥手致意,一边潸然泪下,不时用头巾擦拭眼睛。
“回到祖国我非常非常激动,我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梦想着这一天,我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一秒钟一秒钟地数着时间。”她的话,道出了内心的无限渴望,哪怕未来困难重重,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都阻挡不了她回国的脚步!
下飞机后,她乘坐一辆特意改装的防弹大卡车前往巴基斯坦国父真纳的陵墓,并准备在那里发表演讲。由于欢迎她的人太多,道路被堵得水泄不通,车只能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从机场到真纳墓仅16公里,可她的车开了7个小时还没有到目的地。就在这时候,她的车旁突然发生爆炸,造成100多人死亡,300多人受伤,但贝?布托本人幸免于难。
70天后,她最终还是没有逃过劫难!
按照###教的传统,穆斯林在去世之后应尽快入土安葬,最好在第二天日出之前。12月28日恰好是星期五,对于穆斯林来说,这是一周中最重要的礼拜日。贝·布托的葬礼在这一天举行。
当天凌晨,巴基斯坦军方派出一架C-130军用飞机,将贝·布托的遗体运至她的家乡——信德省拉卡纳地区的苏库尔镇,随后用车运往家乡胡达巴赫什堡村。贝·布托的遗体用巴基斯坦人民党的绿、红、黑三色旗覆盖着,在丈夫扎尔达里、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的护送下,被送往布托家族的墓地——不久前,她刚刚来过这里,拜祭她的父亲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老布托是巴基斯坦第一位民选总理,知名政治家,1979年在军方政变后被绞死。
从住宅到墓地里程约5公里,灵车却行驶了约两个小时。一路都有大量悼念者向灵车拥来,他们捶胸顿足,失声痛哭,发泄着难以压抑的情绪。一些由支持者在贝·布托10月刚回国时制作的标语牌仍竖立在通往墓地的路上。一块标语牌上写着:“贝娜齐尔,穷人的希望。”两个多月前,这些标语牌迎接贝·布托回国,如今却要做永久送别。当贝·布托遗体被人从白色灵车中抬出时,扎尔达里动情地请求聚集的民众允许遗体通过。葬礼之前,现场已经聚集了几千名贝·布托的支持者。由于公共交通中断,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骑着自行车,有的甚至步行几十公里赶到这里,为他们所追随的这位不寻常的女性做最后一次祈祷。当地时间下午5点30分,在家人和支持者的目送下,贝·布托的遗体被安放在其父亲老布托的身旁。她将长眠于此,永远陪伴着她敬爱的父亲。
死因?疑凶?谜团(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