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3/4 页)
了一句。
李元兴这片田,来窥视的人不少,但守卫森严。异邦人被捉了不少,大唐各世家的人自然不愿意在这种事情得罪李元兴,所以严禁自家人再靠近。
所以有传闻,却从没有见过实物。
李元兴亲手掰下九个,交在亲卫手中:“快马送长安宫中去!”(未完待续。。)
ps: 连个十二天暴更,今天说是休息一下,可突然发现很空虚。
打开电脑之后,就想再写一个章节传上去。
好吧,这个作者实在太贱了,让休息都不休息,还要出来加更,这傻货呀。
这加更,为第一百六十张月票加更。
明天是周末,心情轻松一些,陪一陪家人,空气好的出去走走,放松自己,让身体与心都放松一下,祝大伙快乐。
(顺便,求月票,求月票呀,满地打滚求月票)哈哈哈……
大家快乐……
第一百四十八节 唐玉米【第一更】
【安安静静求月票,周末快乐!】
这是仙粮,至少在大唐知道此物的人都这么叫。
李元兴让里正在地里随机选了五十四株玉米,连杆砍断拿出来。然后自己在地边上砍了两株,手上拿着四根玉米棒子:“用水煮了!”
往前几步,地头搭了一个棚子,很干净。这就是事先准备好的。
李元兴与王及善来到棚子坐下,有亲卫奉上茶退到一旁。
这里有一个煤炉,王及善细心观察了,此物与王语烟回来描述的有所不同。这是陶器炉子,不是那样的一个圆桶形,这是一个方的。
“此物是工匠新设计出来的。”李元兴亲手将玉米外皮给撕掉,留下最里面两层嫩皮扔在铁锅之中。两个亲卫在李元兴的示意之下将锅抬了起来,李元兴又说道:“这是三层的,最里一层是炉瓦,耐火烧的。”
王及善点了点头,他看到了明火,还有那通红的炉膛。
“然后第二层是陶器炉身,与第一层之间有约一寸厚的泥土。用为保证炉膛的热量尽可能多的烧在锅上,而不是浪费了。”
王及善又点了点头:“此物大善!”
“这还有一层是方的,里面装的是水。工匠们真正是手极巧,有设计加了一个陶管,也有设计加一个洞可以取水的。”
在李元兴的示意之下,有亲卫从方形外炉中取了一碗水。
“此水冬天冷时,洗脸、洗手很不错。只是这水不适合喝。也不建议喝这里的水。”李元兴拿过碗,让王及善试了试水温,放在现代计算大约就是五十度的样子。王及善也说道:“劳累一天,热水浴足上佳!”
“是呀,这热水总是有用的!”
说完,李元兴示意亲卫将锅放在炉上,然后指炉上伸出很长一断陶管:“这是烟囱,煤与柴不一样,虽然没有烟。但却会有致人性命,让人无法呼吸的浊气。所以必须排在外。”
王及善心说。这浊气很可怕吗?
李元兴又解释道:“如同上次皇嫂在大殿之上,因为大殿通风所以丝毫无碍。但平民家中如冬天关紧门窗的话,一两个时辰也无碍,但一整夜却不行。屋中浊气太重。轻则头昏眼花。中则会有中风之疾。而重则会丢了性命!”
王及善听懂了。
“正是南方密林之中那漳气一样,白天有阳光之时,人进出无碍。但夜间却有极大的危险。所以说,煤炉只要屋内通气,有烟囱将浊气排出屋外,就对人无碍!”
“正是这样!”李元兴笑着点了点头。
看完炉子,李元兴又让将那五十四株玉米作个记录。
五十四株玉米,从根处一尺砍断,上面的部分正在称重。很快就有亲卫过来报告:“报殿下,根据估算,青杆一亩挑精细部分作牛马料,可有一千一百斤!这五十四株之中,共有一百零一个棒子,有一个却没有长出玉米来!”
“没有长出来?”李元兴有一点兴奋。
亲卫立即说道:“里正已经检查过,就是没有长出来。不是被人给拿了,里正准备向您请罪,是他没有好好检查!”
“这点小事也要请罪,你们不累,本王还累呢!”
李元兴几句话把亲卫说笑了,王及善在一旁观察着,传闻李元兴亲厚,今日一见传言不假,倒真是丝毫不摆亲王的架子。
“去,将那个没有长玉米的去叶,将杆拿来!”
那根没有长出玉米的玉米杆给拿了过来,里正还是很紧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