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第1/4 页)
在加斯科尼,和平从来就没降临到这块土地上,混乱始终无休止地折磨着它的每一寸肌肤。
作为金雀花王朝在法国的前沿阵地,加斯科尼是最容易发生冲突的地方。好在加斯科尼大管家尼古拉斯&;#8226;贝施(Nicholas Beche)竭尽所能维护停火协议,英法没发生大规模冲突。但贝施无力恢复加斯科尼的内部秩序,当地贵族的长久矛盾最终演化成一场地方军阀混战。
让贝施最为担忧的是,英格兰本身自顾不暇,更无力支付驻法英军的薪水。士兵吃不到皇粮,只得当起车匪路霸,军纪在加斯科尼已然变成儿戏。
一开始,暴兵们只是简单地做做海盗,打劫来往船只,后来竟然发展为成群结队洗劫村镇的地步。更有一些暴兵流动性很强,不仅吃光窝边草,还跑到其他地方行凶,所过之处皆如蝗虫过境、鬼子扫荡,不给受害者留下任何东西。
深受其害的法国人给暴兵起了个名字叫“Routier”,指的是那些为非作歹的英军,而实际上,暴兵里的主力队员是加斯科尼当地投靠英格兰的二鬼子。
【喷鼻血】
三年弹指一挥间,停火协议到期,囊中不再羞涩的爱德华三世率领七百五十艘战船,七千至一万人马扬帆出征,直捣法国。
爱德华三世全副武装,二目凝视海峡东岸,给人一种“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感觉。
他身边站着一员小将,此位并非旁人,正是爱德华三世之子,年仅十六岁的黑太子爱德华,中世纪历史上一牛人。
后人之所以称他为“黑太子”(the Black Prince),并不是因为他长得黑,而是因为他爱穿黑盔黑甲,浑身上下黑里透亮,黑又亮。
英军抵达诺曼底后,爱德华三世下船登岸。由于他情绪过于激动,鼻腔里的毛细血管突然爆裂,红细胞“扑哧”一下喷涌而出。
周围骑士一看国王猛流龙血,皆大惊失色,连忙过来问安,有的甚至说:“请陛下返回船仓,今天就别登陆了,这可能是撒旦对咱们的诅咒。”
爱德华三世擦擦鼻孔和上嘴唇之间的部分,毅然回答道:“为什么?寡人倒觉得是好兆头,说明这片土地渴望寡人到来。”
听完老大慷慨陈词,骑士各个欣喜若狂,士气大振。(以上喷鼻血典故记于《编年史》(Chronicles),作者法国著名编年史作家让&;#8226;傅华萨(Jean Froissart))
【打劫卡昂】
登陆已毕的英军开始向北运动,沿途一面行军,一面洗劫镇甸,目标直指卡昂(Caen)——诺曼底西北部的文化、政治、宗教和经济中心。
打劫卡昂是爱德华三世这次军事行动的第一步,这样可以一箭双雕,既能捞到战利品、鼓舞士气,又能给法国一个下马威。
卡昂的城区很有特点,它屹立在滚滚流过的奥恩河(Orne)附近,新旧城区分别位于大河两岸。旧城区由城堡保护,新城区坐落于奥恩河与支流形成的小岛上,是地主老财的聚集地。
1346年7月26日,眼看英军就要浩浩荡荡杀到卡昂城下,守将想固守旧城区的城堡,可是一大群大款富婆跑来哭着喊着要求他保护新城区,那帮穷鬼有什么可保护的?
守将扛不住压力,只好留下三百守军继续防守城堡,把主力转移到新城区的岛子上,把广大的贫下中农兄弟留给上帝保护。
守将放弃城堡是个极大失误,因为英军没带攻城武器。守军的另一个失误是,由于换防过于仓促,他们忘记处理停靠在岸边的船只!
爱德华三世一看守军萎缩在岛上,不禁哈哈大笑。他随即把主力布置在河边的桥头,另派一支部队封锁新旧城区间的通道,以监视城堡里的三百守军。
英军看到新城区豪华的住宅别墅,各个心里瘙痒难耐,老大要打劫卡昂的想法他们早有耳闻。
口水直流的英军立时变成一群失控的恐怖分子,争先恐后地冲上大桥,世间还有什么比打劫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
咦,寡人还没下令,这帮家伙怎么就冲过去了,简直是有组织无纪律!爱德华三世急忙命令部队撤退,可是英军已经顾不得什么命令了,他们都很忙,都在赶时间,谁先冲到岛上谁就捞得多。英军就像打了鸡血,冲到桥上和守军战成一团。
看着部下干得这么起劲儿,一切又不尽在自己掌握之中,爱德华三世只得下令全面进攻。于是,长弓手和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