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3/4 页)
听心脏,心脏已停止跳动,忙禀报翼工:“南王升天了!”石达开听了,扑到冯云山身上,放声大哭。
南王殉难的消息,立刻传到了前线。洪秀全听了,“唉呀”一声,摔倒在地,人事不省了。经左右急救,方才苏醒过来。他顿足捶胸,痛哭不止。东王闻听南王逝世,也不胜伤感,说了一句:“还请翼王安排后事吧!”他继续沉着督战。
这时,翼王来到前线,他一看天王悲痛欲绝,便不停地劝道:“南王升天,是侍奉天父去了,天王勿须悲伤!”众人也苦苦相劝,天王这才止住悲声。他手指山头,放声骂道:“江忠源,贼妖头!我非把你捉来,给南王报仇雪恨不可!”弟兄们听了,义愤填膺:“给南王报仇!”“活捉江忠源!”“冲啊!”“杀呀!”好似火山爆发,洪水决堤,势不可当,冲向敌阵。南王牺牲,变成了巨大的动力。时间不大,就杀退了官兵,占领了风门坳。江忠源死里逃生,率领残兵,逃奔道州去了。
太平军得胜,洪秀全这才带着诸王众将,向南王遗体告别。天王哭得死去活来,众人也都哭了。按照拜上帝会的规定,将南王尸体火化,把骨灰装殓起来,交给专人保管。
南王殉国,洪秀全这么悲痛,是可以理解的。正如前文书所述,冯云山是洪秀全最早的革命战友,是拜上帝会的实际组织者和奠基人,是太平天国政治、军事制度的规划者和组织者。正像《李秀成自述》中说的那样:“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天情道理书》中说:“……南王随天王邀游天下,宣传真道,援救天下兄弟姊妹,日侍天王左右,历山河之险阻,尝风雨之艰难,去国离乡,抛妻弃子,数年之间仆仆风尘,几经劳瘁……历尽艰辛,坚耐到底。”可见冯云山,对太平军的革命事业是多么热情,革命信心多么坚定!
本来,杨秀清和萧朝贵加入拜上帝会,是经冯云山引见的,冯云山的地位仅次于洪秀全。在宗教地位上,乃是天父第三子。后来,杨秀清取得了正军师地位,萧朝贵获得了“帝婿”称号。尤其后来,太平天国的实权又落到杨、萧二人手中,冯云山主动退到他们后面。这虽有其他原因,但主要还是因为冯云山的胸怀宽阔,为了革命内部团结,能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假如冯云山不早死去,后来也不至于出现“天国内江”那种悲惨事件。毫无疑问,南王殉国,不仅天国上下无限悲痛,后人对他也很惋惜。有诗为证:
风门坳下西风寒,
蓑衣渡口泪涛翻。
天悲地恸将星落,
兵哭王泣帅归天。
大厦未成梁折断,
雄才初展竟长眠。
亮节高风传万世,
激励后人效云山!
书说简短,诸王把南王的后事处理完毕。石达开利用空隙时间,把南王的遗言密奏给天王。洪秀全不住地点头,牢记在心上。
风门坳本不是久居之地。太平军在这里稍做停留,就整队出发,奔湖南道州而去。
道州这个地方,四面环险,唯有一路可通,还净是山路,崎岖难行,本来利守难攻。怎奈这里的知府、守备都胆小如鼠,风闻太平军杀来,就弃城逃走了。江忠源更是“一次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也抱头鼠窜,逃之夭夭了;一八五二年六月十二日,太平军兵不血刃,就占领了道州。
经蓑衣渡一战,太平军损失三千余人。现在能战斗者,仅剩两千多人了,急需补充兵员,杨秀清时刻把此事挂在心上。太平军开进道州城后,杨秀清也不歇息,乘马到城内外巡视了一番,认为这里多山,易于防守,是增修战具、制备军火、补充粮草、扩充兵员的好地方,便决定在这儿多住些日子,天王同意了他的想法。
为了补充兵员,杨秀清同西王萧朝贵联名发出了三道檄文,即著名的《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和《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派专人到各个村镇张贴、宣讲。这些充满农民革命激情、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文告,愤怒声讨了满清朝廷的黑暗统治,号召群众“奉天诛妖”,规劝地方团练,不要“帮妖变鬼”。道州一带天地会的会众和挖煤工人约二万人,踊跃参加了太平军,兵员得到了很大补充,军威重振,形势大好。
东王想借此大好形势,继续进军,于一八五二年八月二十旧,把各王和各路主要军帅请来,商讨下一步的进军路线。许多人怀乡心切,总不愿意离开老家,主张放弃湖南,仍回广西。黄金文说:“领兵的弟兄,多系广西人,自幼在山区,扔下亲人,背井离乡,焉有不思念乡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