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比较真实的记录,这是苏埃托尼乌斯给他影响的好的方面。但在另一方面,他也因袭了苏埃托尼乌斯只写传记主人翁而略去时代背景的笔法,在书中除了记述查理的对外战绩和宫廷生活外,对于这一时期法兰克国家国内外其他方面的情况几乎只字不提。另外,他又极力仿效古典作品通常采用的短小篇幅,“把这项工作压缩在最低的可能限度以内。”(见书中原作者自序。)结果使得许许多多他所熟悉的重要材料都被舍弃,而这本本来可以写成洋洋巨著的作品,竟被压缩到两三万字,以致这半个世纪充满动荡和冲突的热闹场面,只剩下一些稀疏的线条留给后人,这是十分可惜的。
①见《剑桥中世纪史》,1957年版,第2卷,第626页。
《查理大帝传》写成后,获得很高声誉。同时代人瓦拉夫里德·斯特拉博称赞它“提供了丝毫不假的真情实况”。(见本书瓦拉夫里德序言。)另外也有人夸奖它的优雅文笔。直逼古典作家。从中世纪流传下来的手抄本,多达六十部,其传诵一时可以概见。
关于本书的评价,诚如艾因哈德本人在自序中所说那样:“我认为没有人能够比我更真实地记述这些事情,而且我也不能肯定有没有别人会写出它们。”无论是同时代或者稍稍晚出的编年史籍与它相比,都可以说是无出其右的。尽管本书对于查理的论述有许多溢美的地方,对于史迹的记载也间有失实之处,但它仍不失为这一历史时期最重要的史料。
另一部查理传记的作者是圣高尔修道院的一个僧侣,已佚其名,有人认为其人是诺特克,有人则不承认,今天已无从判断。①至于撰写时间,书中却有线索可寻。据作者透露,这本传记是查理大帝的曾孙胖子查理在圣高尔修道院作短暂逗留时嘱咐他编写的。胖子查理前往圣高尔修道院的时间为883年,可知这本传记当在此时写成。本书流传至今已残缺不全,前面原有一篇序言,业已散佚;书的末尾也欠完整,作者在第二卷第十六节中曾表示要在写完查理的武功之后再写一些他的生活习惯和平日言谈,如果这些内容曾经单作一卷写出的话,今天也告阙如了。
①诺特克据《大英百科全书》载为瑞士北部人,生卒年代约为公元840至913年,曾在圣高尔修道院所设学校执教多年。诺特克素患口吃,有人就根据这本传记中作者自称口吃,断定为诺特克所撰。例如《剑桥中世纪史》称这本传记为“口吃者诺特克的有趣的小书”(见该书第2卷第625页)。另外有人则认为单凭口吃一词,不足为据。例如传记的英译者A.J.格兰特认为这只是一种通常作譬喻用的自谦之词,不应就字面意义去理解。
查理大帝死去半个世纪以后,有关他的种种传说,先是在西法兰克,后是在东法兰克广泛流传开来。传说越来越多,查理这个人物也越来越神圣化,一些虚构的武功和捏造的神话,归到他的身上;一些诸如“萨克森人的使徒”、“耶路撒冷圣城的保卫者”之类的神圣光轮,加在他的头上,等到十二世纪,查理便完全变成一个圣徒。
圣高尔修道院僧侣撰写这本传记,正是这类传说开始流传的时候。作者宣称他的材料根据来源有三,见于书中的则只有两个。其一是阿达尔贝尔特,他隶属于查理大帝的皇后希尔迪加尔德的兄弟克罗尔德部下,曾跟随查理对匈奴人、萨克森人、斯拉夫人作过战。另一是阿达尔贝尔特之子韦林贝尔特,他是同作者一起在圣高尔修道院修道的一个僧侣。第三个来源为何,不得而知。就前面这两个人而言,关于查理是可能提供大量珍贵材料的。但是传记作者基于其基督教会的神学观点,似乎对于那些带有迷信色彩的道听途说更有兴趣。他以更多的篇幅载录了这种荒诞不经的故事,致使他这本著作完全成了一本稗官野史,人们只有在拨开弥漫书中的浓云迷雾以后,才能发现若干有用的材料。
但是也须指出,圣高尔修道院僧侣撰写此书,采摭了许多民间传说,因之在内容上与艾因哈德有所不同。他所叙述的范围不限于阿亨宫廷,而稍稍地接触到宫廷以外的世界,所记载的人物也非集中于查理一人,而是涉及到其他某些社会阶层,因之书中所展示的画面,要比艾因哈德的记述宽阔一些。他描绘了处于人身依附地位的匠人遭受的奴役折磨,教俗封建主生活的骄奢淫佚,高级教士的愚昧粗鄙等等;也记载了查理生前和身后在宫廷内部酝酿的一次又一次的政变阴谋。这些都是九世纪的西欧封建社会的如实写照。把两部著作合在一起,可以为查理大帝近半个世纪的统治提供一个粗略的轮廓。《剑桥中世纪史》也指出,“由于艾因哈德,也由于圣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