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3/4 页)
机关干部,均是上尉和大尉军衔,找陈赓反映意见。
“院长,我们认为给教员的评衔偏高了,什么仗也没打过,就凭吃过洋面包,就评个少校?”
“如果你们当中有谁能设计出个风洞来,”陈赓满脸不悦:“我给你们授上校!”
吓得几个干部赶快溜之乎也。
1955年这一年,全军实施“四大制度”的改革,即义务兵制、军衔制、薪金制和勋章、奖章制。但是却有人对授衔工作表示了极大的不满,那就是在我军历史上立下汗马功劳却被忽视的女军人们。
早在1952年底,中央军委就做出了将在全军陆续转业复员10万女军人的决定,全军共有11万女军人,现在只留下1万人,这岂能不让出生入死的巾帼英雄们伤心落泪。1955年初,国防部发布了一个《关于处理和留用妇女工作人员的决定》,大伤了女军人的感情,她们被迫限期退役,最终全军只评了一个女少将,即秋收起义时就征战沙场的李贞,这不能不说是我军历史上的一个遗憾。
根据国防部的决定,哈军工也得尽量减少女军人的名额,院党委决定不给预科六名教数理化的女教员授军衔,但仍留在原单位工作,其中就有从新疆军区来学院当化学教员的杨淑金。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9 辽东演习 武元甲踏雪访军工(7)
杨淑金为此气得吃不下饭,她想不通,当初她们六个人在助教队学习,准备分到各教授会教基础课或专业课,院领导动员她们到预科,还说她们政治上可靠,业务上又好,所以才去给新学员讲课,可到了授衔时,又把她们给扔出来了。第一批授衔名单公布了,和杨淑金一起来的黄大敦榜上有名,杨淑金哭了一场。很快第二批名单又公布了,就剩下最后一批了,她们六个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给陈院长写封信!”杨淑金突然有了主意,“反映我们的情况。”
一封告状信塞进邮筒,抱着一线希望的杨淑金度日如年,心里忐忑不安地期盼着。
陈赓收到了这封信,正好李懋之到北京出差,陈赓问有没有这回事,李懋之叹道,“有这回事,可也是没有办法呀,这些女同志都不错。”
陈赓想了想说:“既然这样,不给她们授衔不太合适,你们回去再研究研究吧!”
李懋之带回陈赓的意见,杨淑金等六位女教员绝路逢生,终于赶上了最后一班车。在庆功会上,杨淑金两颊绯红,举着酒杯的手抖个不停,她向院领导敬酒,感谢陈院长和其他院首长的关怀,她平生第一次喝了白酒,而且是惟一一次喝得酩酊大醉而高兴。
30 盛赞奇迹 陈赓返哈欢宴钱学森(1)
盛赞奇迹 陈赓返哈欢宴钱学森
笑语欢声 两帅视察喜盈八一楼
1955年10月30日的上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带着他的妻子和一双小儿女,出现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此人中等身材,硕大宽阔的额头,一双英俊的大眼睛闪着睿智而坚毅的光芒,由于兴奋和激动,他紧紧抓着妻子的手,带着孩子,疾步走上金水桥,嘴里喃喃地说:“这就是天安门啊,我们终于回到祖国的心脏了。”
他就是阔别祖国20余载的海外游子,旅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早在1949年秋天,钱学森就决心回到祖国,他对自己的学生,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罗时钧和庄逢甘说:“新中国诞生了,祖国迫切需要人才,你们读完书要早点回国服务。”他自己则积极做好回国的准备,然而,他的回国夙愿酿成一场灾难。在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下,钱学森被当成“间谍”。不久,美国当局无理逮捕了已办好回国手续的钱学森,在特米那岛的拘留所里,他被残酷地折磨了半个月。在冯?卡门教授等美国科学界人士的营救下,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钱学森步履蹒跚地走出了拘留所,接着,是五年失去自由的变相的软禁……
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密切关注下,参加中美大使级谈判的王炳南大使与美方严正交涉,揭穿他们阻挠钱学森归国的谎言,美国当局不得不批准钱学森回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带着孩子,从纽约登上轮船,回首望着远去的自由女神像和曼哈顿那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钱学森的感情是复杂的,脑海中那成功事业和黑暗日子的记忆,都在归心似箭的热血冲击下淡化了。
钱学森一家人从香港上岸起,便受到祖国同胞的热情接待。在故乡杭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