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有厚道的东家,给伙计们的福利就好。也有那刻薄的,干脆就不给,也有碍着舆论不得不给伙计们发钱物,但却会想尽法子克扣。比如某一家粮店的东家特别的刻薄、小气,逢年过节给铺子里的伙计们发米,对外面说是多少斤多少斤上好的米,其实却是拿第三百一十七章节礼风波发霉的、仓底子带沙土的米来充数,弄得铺子里的伙计怨声载道,被街坊邻居背后指脊梁骨。
端午将至,天气已经有些小热。要过节了,孩子们总是最高兴的人群。
赵玲玲一家提前坐在一起,商量出了一张长长的采购清单,这天一大早就赶到镇上赶集。要包粽子,首先得得去打粽叶。理所当然这项任务落在了赵父身上,焦氏算计着,这样还能省下买粽叶的钱。于是娘几个到了集市去买了鸭蛋和五斤的上好五花肉。在集市里转了一圈,将几个篮子都装的满满的,娘几个才又出来,最后才到粮店里。
伙计看赵玲玲一行人是大主顾,就赶紧把掌柜的叫来殷勤地招呼,又是倒茶又是拿点心,听说她们要买江米,又忙让她们看米。
“这些江米是刚到的,从江南运过来的,是今年的新米。您瞧瞧,这一粒是一粒……”
“那好,就这种上好的江米要一百二十斤。”焦氏挑好了之后,就对掌柜说道。
掌柜的连忙点头:“好的,您稍等我们马上给你打包好,这位夫人怎么拿回去?需要我们送吗?”
“不了,我们准备顾牛车的。”焦氏老实的把自己的打算给交代了。
出了粮油店赵玲玲母女三人租着牛车拉着满满一车的回了家。到家以后就开始泡米,准备包粽子。
娘正打算开始干活,就听见有人在外面和赵父说话。
“叔。”
听到的声音脸赵瑶瑶立马就红了。
“是厚哥儿来了,快屋里坐。”赵父爽朗的笑声从外面传进来“孩儿他娘,吴厚来了。”
焦氏立刻满脸是笑,一边答应着,一边就往外迎。
赵玲玲看了姐姐瑶瑶一眼,见她害羞地站在那,有些不知道是跟着迎出去的好,还是站在这,又或者是避开的好的样子,就抿着嘴无声的笑了。
笑完了,赵玲玲就调皮的拉着赵瑶瑶的手,跟在焦氏身后,也迎了出来。
吴厚今天穿着一件上好的夏布直缀,手里抱着大包、小包地站在那,等对着焦氏和赵父笑。
这个年代讲究男女大防,庄户人家虽然没有那些大宅门的死规矩,但在这方面也很讲究。因此,瑶瑶也就出来两人在一家人的“监视”下匆匆的见了见面赵瑶瑶就回去了。
------题外话------
下午还有一更啊!同志们,加油!
第五十三章 端午(二)
赵玲玲左右看了看就忙上前去帮着吴厚拿东西,大家说说笑笑地将他让进屋里,安排茶水、果子。定了亲的未来姑爷进门,焦氏和赵父都是喜笑颜开,拿出来招待的,自然也都是家里最好的东西。
吴厚是来送端午节的节礼的。
庄户人家,讲究个三节往来。现在连家与吴家是正经的亲戚了,这个礼数自然不能少的。
吴家送来的节礼很丰厚。两匹夏布,都是用最上好的棉纱纺出来的,即细密穿上又凉快,颜色和花样也鲜艳而不俗。是吴家从县城买回来的,价格并不比一般的丝绸便宜,据说还是今年县城最时兴的衣料。因为紧俏,百花镇的布匹店里还没进上货。
然后就是一袋十斤的上等江米,一条子足有十斤的猪肉,另外就是两坛上好的白酒。
“又实用、又体面。这是真用了心思。吴家人就是周到。吴厚走后背地里,张氏就和赵父低低的赞叹道。
隔天,大黄米和江米都泡好了,焦氏又将干枣用水抛开,粽叶放入大锅里,用温热的水烫软备用。今年她们包粽子,在玲玲的建议下准备了几种馅料。
一种是只放米,其他什么都不放,就是白棕。第二种是加入红枣,甜味的粽子。第三种是加入咸蛋黄,她们那天赶集买了些咸鸭蛋,就是打算将蛋黄用来包粽子的。第四种,是鲜肉粽子。
大黄米和江米的白棕,还有加红枣的甜味粽子,是量最大的。其他几种,则准备的不多。因为这几种的价格比较贵,除了一部分打算是发给作坊和店里的人的,剩余的就是她们自己吃,加上送礼。
要包这么多的粽子,她们自己当然忙不过来,于是胖婶和三婶、四婶带着自家的闺女自动过来帮忙,加上她们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