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父亲当时是去出诊了。〃叔叔把张旋龙带到了香港岛北角堡垒街,一间10平方米不到的小黑屋。
。←虫工←木桥 书←吧←
第10节:阳光灿烂的日子(1988~1996)(3)
本来以为父亲在香港正享受着荣华富贵,却没想到父亲竟然住在一个如此简陋的地方,张旋龙感到与自己心理预期的落差很大:〃父亲的房子很小,收音机、电饭锅、碗筷、几本书等都堆放在里面,睡觉的单人床也非常局促。这时我才发现父亲一直很辛苦,但他没有告诉我们。他做的医生职业还没有申请到牌照,收入不稳定,只好到各个亲戚家蹭饭吃。父亲说他最喜欢吃面包,其实是因为面包最便宜。〃
本来准备到香港圆自己的大学梦,张旋龙发现这一切都成了泡影,他没有敢和父亲提上大学的事。张旋龙对当时的情景仍如历历在目:〃第二天我就去上班了,从底层做起,扫地、看门,薪水600块。〃张旋龙在亲戚的皮箱厂卖力干活的同时,晚上还不忘读夜校学英文。
张旋龙一到香港感觉父亲的生意并不好,就很快跟母亲联系。1978年底,母亲、妹妹和两个弟弟也到了香港,除了父亲独自经营效益并不好的公司之外,一家人都在外打工挣钱。
1979年,张旋龙开始做导游,加盟的是香港最大的地接观光旅行社Wondering,主要带中国台湾、东南亚的旅游团。尽管做导游的张旋龙不懂广东话,不懂打扮,又没有学历而被部分香港人看不起,甚至有被一个来自厦门的姓王的老导游赶下车的经历(因为老导游怕他学会以后和他竞争),但导游这个职业打开了张旋龙的眼界,也锻炼了对人的观察力,更学会了如何与人和谐相处:〃我做导游两年,跟巴士司机和商店老板都说,如果又能做生意又能做朋友,是最好的。〃这种与人交际的原则一直延续到张旋龙后来做生意的过程中,既做生意又交朋友,皆大欢喜。
基本工资600元加带团购物的提成,张旋龙的钱越赚越多,父亲的生意却是一路赔本。〃我那时候一个月差不多能挣上万块钱。当时一家人在一起做,挣了钱都交给父亲。我其实一直都有心思帮父亲做生意,但是我做导游那份工资挺好的,父亲最初那个生意也没看谁做得很大。再一个想法是挣了钱做一个旅行社,因为那些带队朋友常对我说〃你不如自己开一家旅行社〃。〃
做导游的后期张旋龙基本就不再直接带团了,而是培训导游。〃做导游的那段经历最大的收获是深刻体会到做下层人的辛苦。别人当时给我小费,我会非常感激。因此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给小费的习惯。〃作为一个在商场叱咤风云多年的商人,张旋龙与对底层人的理解令人钦佩。
2007年10月9日下午2点,在金山上市仪式完成后从香港到珠海的游船上,一名记者这样记叙道:〃未吃午饭,饥肠辘辘的我决定在船上点一碗牛肉面。坐在一旁的张旋龙看见了,很绅士地抢着付账,受宠若惊。〃这种一贯的谦和姿态,让每个和张旋龙打交道的人都觉得很舒服。
香港大老板,SuperPC 1984年,中关村还是一片麦田,尘土飞扬的土路穿行其中,街道都狭窄、坑坑洼洼,但路两旁的树木长得很高大,破落的铁皮房子林立道旁,和当时许多中国农村的场景并无多少不同。
由于海淀供销社坐落于现今的海龙大厦附近,逐渐聚集起了许多经营电子产品的小门脸房……在这里能看到最新的软件、硬件和最新的观念,感觉和世界的距离很近。因而,在七八十年代中关村周围就形成了最初的商业环境,为日后中关村的蓬勃兴起提供了机缘。
当北大、清华的学子们〃没事就在白颐路晃荡,定时去北图看书,秋天骑着自行车到香山看红叶,也经常到海淀斜街逛一逛,偶尔到中关村游泳池游泳,日子过得简单自在〃的时候,商人张旋龙从香港来到中关村,并无年轻学子们的闲情逸致,他是来做生意的。
刘韧在《中关村关系图》中这样描写张旋龙眼中的中关村:〃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四通的铁皮房子,两层楼的铁皮房子,里面是木头的,外面包着铁皮。楼下卖元器件,楼上坐着万润南、万润南的父亲、沈国钧、王安时等人。〃
尽管1984年的香港金山也只是一个10多个人组成的、做组装机生意、年营业额不足100万美元、只能做IBM二三级代理的小公司,但张旋龙毕竟来自国际商业大都市香港。作为最早来中关村做电脑生意的香港商人,张旋龙一来到中关村就被当做来自香港的大老板看待,受人尊敬和推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