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页)
“飞回来过,回来还不止一次呢!”杜民生见龙小峰问得认真,便笑呵呵地应道,“黄鹤自飞走后,先后回来过三次,东周列国时,有个周灵王的太子叫王子安的,修仙得道之后,曾骑着这只黄鹤飞回来过。还有个名叫费轶的人,原来是三国时蜀国的丞相,后来蜀国灭亡了,他就入山修炼,得道之后也驾鹤回来过。第三次回来,就是那个画黄鹤的道士了,听说他当时来到黄鹤楼上,还和一个叫葛环的人喝过酒,聊过一会儿闲话!不过,他临走时又把黄鹤带走了。要不,后来唐朝有个叫崔颢的人因为找不到黄鹤,便写诗说‘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了。仙鹤是天上的神鸟,怎么能长住人间呢?你说是不是,小伙子?”
龙小峰知道这只是个神话传说,哪里可当的真。刚才信口相问,只不过是一时好奇罢了,杜民生这么故做认真地一问,把他给问乐了。
他自幼在海边长大,当地的渔民历朝历代都虔诚地礼佛敬仙,乞求神仙保佑出海的家人平平安安。尽管*的无神论在中国大陆风行了一百多年,对于神仙,善良的渔民们还是宁可信其有,难能信其无的!此时此刻,龙小峰虽然心里明白黄鹤的传说只不过是个神话传说,但在他的心底,还是期待着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能变成现实。
他口中喃喃地自语道:“杜叔叔若说得是真事儿,那该多好啊!”
一句话,又把三个人给逗得笑了起来。
“傻小子,给你个棒槌,你还真当成针了。快点走吧,咱们转悠完了还要到东湖去呢,不然,天很快就要热上来了!”龙永泰呵呵笑着嗔斥道。
第 六 回(3) 黄鹤楼头兄弟欣聚首 东湖水上联袂荡轻舟
第六回(3)佛法因缘
四个人简简单单吃过早点,便由杜民生头前带路,回身走进了设在黄鹤楼一楼的展室。说是一楼,其实有普遍楼房两层多高,看起来特别空阔。在展室里,熙熙攘攘地挤满了南来北往的游人,听口音就能听得出来,南腔北调的,杂的很。
四周墙壁之上,高高地镶满了古色古香的木雕壁画,四人仰目观望着,只见有仙人乘鹤,有屈子投江,有龙舟竞渡,等等,壁上的雕画大体是形意,显得并不真切,有点类似毕加索的印象派风格,给人留出了充分的想象空间。由于没有专人讲解,只听攒在一起的游人在那里指指画画,有说东的,有说西的,南腔北调地,多是外地游人,也讲不十分分明。
四个人在人丛中信步而踱,欣赏过了壁画,又走近设在展室内南侧的玻璃柜台,走马看花地看了看摆在橱窗里和柜台上的书画,图书和各种各样的旅游工艺纪念品。龙永泰在杜民生的参谋下买了一大网兜纪念品,让龙小峰提着,便沿路从门口走了出来。
四个登上了白塔的二楼之后,只见里面佛光四溢,香烟缭绕,原来是藏传佛教的布道场所,环顾四周,只见四周的墙壁之上和壁下沿墙摆设的玻璃柜台内外,满满当当地挂的摆的都是些佛珠,佛袋等各种各样的佛教用品,以及各种各样具有浓郁藏边风情的工艺品,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待定睛细看,只见在佛堂的南端,在一个一人多高的玻璃佛龛之内,端坐着一尊释迦牟尼的镀金坐象,左右又有四大金刚相伴,佛像庄严,令人肃穆。
在释迦牟尼的座像前,左右各亮着一盏火焰状的红灯,其实是外表做火焰状的电灯,不是通常寺庙里用的油灯或燃烧的蜡烛。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古佛,时下也在享受着现代科学的文明。在佛像面前,摆放着一座硕大的香炉,里面燃着一簇佛香。袅袅的青烟在空气不太流畅的塔内静静地回荡着,让人仿佛置身在神秘莫测的深山古刹之中。
四个人正东张西望地看着,两位衣着入时的小姐手捧着洁白的哈达迎了上来。“许个愿吧,在心底里给自己留个祝福!”领头的小姐俏声引导着,又道:“我们这里的礼品是不收费的,我们只接受捐款,捐款是自愿的!”
佛祖保佑的祝福,岂敢亵渎!四个人还都没有缓过神来,洁白的哈达就已经套在了脖子上。龙永泰走上前去,从香案上拿起了三枝香。点燃后,恭恭敬敬地插到了香炉之内,又趴在佛像前的蒲团之上,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然后又招呼龙小峰道:“小峰,你也过来行个礼!”龙小峰快步跨上前去,也利利索索磕了三个头。杜民生和柳云涛则以躬代头,弯了三次腰。
杜民生笑嘻嘻地说道:“愿佛祖保佑,祝我们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吧!”便从衣兜里掏出了一张票额一百元的人民币塞到了捐款箱里。柳云涛见状,也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