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不得了啊……
你可以做子夏的老师啦?孔子回答说:“就像绘画一样,先有白色底子;然后添上五彩图案。”
越解释越糊涂……
简单说吧,人要衣装,佛要金装——人要打扮才漂亮。所以子夏接着问了一句:“那么,礼也是后来添加上去的吗?”
这又是什么意思?
子夏的理解是:质朴的天性,就像绘画前那白色底子;学会了礼,就如添上了五彩图案,可以为质朴的天性增添光彩。
这与《诗经》已经没什么关系了吧?
这是孔子与弟子们讨论学问的方法。听了子夏的发挥,孔子大加赞赏,他说:“启发我的就是你卜商啊,这样就可以和你讨论《诗经》啦。”
子贡也被孔子这样赞美过。
你现在可以发现孔子喜欢什么样的人了吧?
嗯,他比较喜欢善于引申发挥的学生,就是讲出书本上没有的一些道理。
还记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吗?子夏温《诗经》而知新,所以孔子觉得他在这一点上启发了自己,可以做自己的老师。
可是,我们学校的功课,都有标准答案,可不能这样开无轨电车。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八佾第三 3。9
子zǐ曰yuē:“夏Xià礼lǐ,吾wú能nénɡ言yán之zhī,杞Qǐ不bù足zú征zhēnɡ也yě;殷Yīn礼lǐ,吾wú能nénɡ言yán之zhī,宋Sònɡ不bù足zú征zhēnɡ也yě。文wén献xiàn不bù足zú故ɡù也yě。足zú
,则zé吾wú能nénɡ征zhēnɡ之zhī矣yǐ。”
孔子在给学生们上历史课时,碰到一些问题,有些讲不清了……
他也有讲不清的时候?
先说当时的两个国家:杞国和宋国,都是周朝的封国;夏朝的后代被封在杞国,殷商的后代被封在宋国……
孔子在说夏朝和殷商的历史?
在讲这两个朝代的礼仪制度。他说:“夏朝的礼,我可以讲述,可惜杞国的材料不足以作依据;殷商的礼,我也能讲述,可惜宋国的材料不足以作依据。是因为文献不够的缘故啊
,如果文献足够,我就能用作依据啦。”征:证明,依据。文献:指历史文件和当时的贤者
。
很难懂。
因为你们还没学历史。先背出来,了解个大概意思,别的以后再说。
八佾第三 3。10
子zǐ曰yuē:“禘dì自zì既jì灌ɡuàn而ér往wǎnɡ者zhě,吾wú不bú欲yù观ɡuān之zhī矣yǐ。”
先解释两个名词。禘:古代天子祭祀远祖的典礼,五年举行一次,很隆重;灌:祭祀开始时的一个项目,包括煮香草、酿酒等,以献于神主之前。
很复杂。
我们简单解释一下吧。大概因为在鲁国举行这样的大祭,有不合礼的地方,孔子说:“当禘祭典礼进入到‘灌’的程序之后,我连看也不想看了。”
呵,在闹情绪嘛。
八佾第三 3。11
或huò问wèn禘dì之zhī说shuō。子zǐ曰yuē:“不bù知zhī也yě。知zhī其qí说shuō者zhě之zhī于yú天tiān下xià也yě,其qí如rú示shì诸zhū斯sī乎hū?”指zhǐ其qí掌zhǎnɡ。
正因为禘祭的礼仪众说纷纭,把许多人弄迷糊了;有人来问孔子关于禘祭的说法。孔子说:“我不知道……”
不是不知道,听他的口气,心里还是不满。
他接着说:“……知道禘祭说法的人对于治理天下之事,就像摆在手掌心一样。”说完,指了指自己的手掌心。
了如指掌的意思?
差不多。示,同“置”,摆放的意思——他是在感叹,现在已没有
人知道禘祭对于治理天下的意义啦。
八佾第三 3。12
祭jì如rú在zài,祭jì神shén如rú神shén在zài。子zǐ曰yuē:“吾wú不bú与yù祭jì,如rú不bú祭jì。”
孔子参加祭祀典礼时的神态,被弟子们记录了下来——“祭祀祖先时,就好像祖先真在眼前一样;祭祀山川之神时,也好像山川之神就在眼前一样。”
孔子是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