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那么,经理人为什么要股份呢?回答是不职业。
尽管这几年我国经理人队伍在成长,职业经理人却很少,也就10%左右的经理人做到了职业化。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目前市场化程度还很低。
从经理人获取股权的动机来看,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总想做老板,提高自己的身份,增强自己决策的权力,自己辛苦努力后希望能有所收获,总觉得有股份后自己好像就有了产业,未来不干活也可以得到分红,自己早晚有所挂念等,而这些正是经理人不职业的一种表现。
什么叫完全职业化?用我的朋友赵琦的话讲:“我读了MBA后就甘心一辈子做职业经理人,而不做老板。”其实做职业经理人只是一种职业,做老板也是一种职业,这完全是两个行当,与挣钱多少没有关系。而既做经理人,又做老板,是很难把两种角色同时扮演好的。完全职业化的经理人,至少从心态上讲就应该心甘情愿地、踏踏实实地做职业经理人,忠诚于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并且以做职业经理人自豪。
成为小股东—角色的两难
有个经理人曾对我讲述了自己得到股份前后的故事。
他在一个企业工作两年后,业绩不错,老板为了兑现承诺,赠送他8%的股份,而且是做了工商注册变更的真股。股权变更后,他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和以前一样仍担任总经理职务,但已然今非昔比:以前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无论是思考问题、做决策、发布指示、执行制度、处理员工关系等都是处在经理人的角色思考、处理一切,变成股东后,双重身份和角色反而使他左右为难,角色混乱。比如,过去给下属发布命令时,他脱口就会说出:“咱们都是打工的,应该站在老板的角度想想,你要是老板你会怎么想。”这样很容易和员工拉近距离,员工很容易接受。可自从有了股份之后,这话就无法说出口,而且员工还会半开玩笑地说“您现在是老板了”等酸溜溜的话,有些过去和自己谈的话现在都不谈了,于是自己得到的真实信息逐渐减少,与员工的沟通效果逐渐下降,说话的力量逐渐衰弱,工作成绩反比单纯做职业经理人时要差。
32。 恰恰是股权,软化了经理人的权杖(2)
老板有时会不高兴,以为他成了股东后不卖力,有时还会直截了当地说“你思考和处理问题,应该转变角色,你现在是股东了”等。可真正到关键时候,一点股东的权力也没有,还是老板说了算,因为这股份是老板赠的,自己并没有真正出钱,说话也不硬气。自从做了股东以后,不仅没有真正行使股东的权力,更由于老板和员工的双重压力,加上自己的心理作用,反而比较严重地影响到他做职业经理人的权力,搞得他很苦恼,心想还不如不要股权。
股权带来了角色的变化,导致职业经理人权杖的软化。经理人得到股权后,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叛徒”和“内奸”的两难选择:要么完全站在老板的立场上,这样,员工会把你看成“叛徒”;要么完全站在员工的立场上,老板会说你是“内奸”,吃里爬外;如果还像过去做纯粹职业经理人那样两方面兼顾,那么你就担纲了“叛徒”和“内奸”的双重骂名。因此,职业经理人一旦被老板赠送的股份(成为真正的小股东)“套住”,将会很尴尬。
股权就像软化剂一样,使职业经理人手中的权杖疲软下来,职业经理人的业绩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成为大股东—自掘的陷阱
职业经理人成为小股东会遇到上面的尴尬,那么成为大股东是否就好办了呢?还是用事实来说话吧。
一位老板想投资某一新兴服务行业,刚好遇到了行业内一位经理人A。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就注册了一家公司,注册资本500万,现金完全到位。因为此前A经理已经做了详细的商业计划书,500万元就能完全启动,实现正现金流。老板说我不懂这行当,我只派财务人员,其他完全由你经管,法人代表是你,你占55%股份,我占45%股份。前提是不发工资,但报销业务产生的费用。于是A经理欣然上任,正儿八经地做起了老板,大刀阔斧地干起来。除按计划购置常规的办公用品外,招聘技术人员、行政办公人员、筹建网站、印制宣传品等这些基本到位以后,A经理开始高薪大量招聘行业资深人士作业务代表。一时间,该公司人才云集,势头非常凶猛。A经理由于绝对控股,且是法人代表,自然是全力以赴,同时也把自己家中的许多资源都投在了公司上,真可谓是铆足了劲。作为背后投资人的真正老板尽管也在公司留了一间大办公室,但由于忙其他事务,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